沉重的房子,还有爱
(2010-11-28 16:29:14)
标签:
袁玫黄泥村沉重的房子命运白秀文化 |
沉重的房子,还有爱
来源:新浪读书
一整天都在看《沉重的房子》,几乎迫不及待的要把它看完。晓得了小说中一些人物原型,便要以非常期待的心情看着他们将上演怎样的悲欢离合。我在暮色四合中合上这本厚重的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它的厚重,也深深地砸在我的心中。
原以为不会非常喜欢这样一部作品。高鸿老师曾传过尚未完成的作品上部,很用心的阅读,因为知道这一部书凝聚他相当的精力与感情。初稿中有部分段落描写性爱,许是为吸引大众眼球。书中作了巧妙调整,读起来更加原滋原味,质朴生动,恰到好处的反应了真实、朴实的生活。可惜我写不出好的书评好,读得那样喜欢,那样投入,却无法完成作业一般叫人遗憾,让我好生自己的气。
较之以往,在这一部作品中,并不会单纯的关注主人公的命运,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取之生活,生动灵活,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的普通,而各自富有个性。他们的命运同样让读者随着一起一落而悬心挂肚。我对作品中许多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故事中的女子们,跃然于纸面,久久不能释怀。我亦跟随他们的生活一同,小说结束,而恋恋不舍。
麦娥——早逝的爱
麦娥是书中纯洁、美丽、善良、质朴的女子。她深深地爱上茂民,不因为他家庭的贫困,有丝毫削减狂热的爱情。尽管一直生活舒适,她愿意与心爱的人共甘共苦,虽然对他们来说,整个的爱情岁月从未有过甘甜的生活。她一心一意的与爱人为创造新生活不懈努力。上天的安排近乎残酷,置人死地。竟然让果敢、勤劳、朝气蓬勃的茂民那么凄惨的死去,他甚至从未与心爱的女子过一天甜蜜的生活,临死也没来得及说上一句送别的话,茂民也是我在该书中最为欣赏的男子。麦娥那深沉的、足以感天动地的爱,却因此毁了她的一生。她的如花朵盛开般的青春随着茂民的死嘎然而止,无法接受茂民的死,她疯了,从此沉浸在谁也不知道的世界中。正如:爱有多销魂,便有多伤人。麦娥如果有选择,能选择,那么她会不会选择不爱呢?当看见她衣不蔽体寒冬腊月躺在大街上,遭人闲言,当听到那些漠不干的人鄙夷的喊她疯子,我的心紧紧地被揪得生疼。无知的人们,你们何曾知道她爱的深沉,你们何时体会过爱情的甜美?又谈何失去爱的伤悲?上天终于缓过神来,他在一天早晨睁开眼睛,才同情起这名女子来。麦娥在四十余岁情形过来,这仁慈让她忘却其中二十多年的心酸,回到少女般羞怯的岁月。看见她的命运,这一段让人伤心惋惜的爱情,无不让那些相互折磨而不懂得珍惜的恋人们羞愧。超越过生与死的距离,生者如何不珍惜呢?
白秀——等待爱
每一名女子在年轻时候都曾明媚动人的。我想,她年少时候一定纯洁甜美过,更何况原本是名多好的女子呢?但她的命运又何其凄苦呢?如果麦娥是因为爱受苦,而白秀是因为无爱的苦。《世纪末之诗》之中有讲到:“爱里有许多悲哀。爱里有许多伤痕。”可天知道,爱里面有许多幸福与甜蜜。可怜的白秀也一定是值得爱的女人,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爱情。她的男人,她的天,她的地,在城里工作的他,在领走儿子,接走母亲,抛妻弃家的那一刻起,从此和女人划清干系得时候,心里一定寒冷的如同北极的冰,这男人的决绝,不负责任,冷漠到近乎残酷。这男人是并不值得爱的,为他一滴眼泪也不要舍得流。一个真正值得爱的人,为他赴汤蹈火,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可惜他不是。白秀一定是看透彻的,她的姿态不高调不卑微,恰如其分的悲伤,却不展示悲伤。白秀的男然病没有任何骄傲,试想,我有很多很多的爱,足够好好的温淳的爱一个人,却从不曾给过你一分一毫。不爱,被舍弃,那又如何呢,那高贵的爱,完整的保存在她的心中,自始至终。我知道,女人没人爱很可悲,但没必要为不相干的人展示伤口。所以,我相信,她的那些歌是为自己而唱,那些幽怨的歌,让人听了会流泪的歌,是未从未曾到来的爱情而唱,包括她最后的上吊自杀,也一定是等不及要去赴一场爱情的盛宴。
袁玫——寂寞的爱
无疑,袁玫是小说中最为漂亮洒脱成功的女性。她美丽聪明、真诚勇敢、敢爱敢恨,有女子的柔媚,亦不乏男子的刚强磊落。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本书中,她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女子。按茂生所说,唯一的缺点是霸气、任性。而这不能不说是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卑而促成假冒的高傲心节造成,这种情绪导致袁玫一生的悲哀。茂生是幸运的,也可以说幸福的。他因为有选择,可以在两个女人中作选择,细数他们的优点缺点,并选择所需。我不愿详细的探讨茂生对着两名女子的爱,沾染的私心的爱怎么都不纯粹。男人往往高估自己的伟大,茂生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彻头彻尾崇拜、欣赏、尊敬、完全顺从的女人,所以,他愿意高傲的站在秀兰面前,而不能坦然的面对袁玫。而袁玫是没有选择的,她一头扎进对茂生的爱中,不肯回头。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女人,聪明博学而不骄纵,能干爽快干脆,她经营着成功的事业,孤独的在这世上打拼,有声有色的生活,不出卖不阿谀,高贵有尊严,狡猾聪明。她曾勇敢的追求爱情,为他不屈不饶,不嫌贫爱富,执着而坚定。而她一生的爱,却犹如落单的弦,奏不出华美的乐章。当知道茂生已经有结婚对象,她忍住悲伤的泪水,伸出成全的手,并给出珍贵的祝福,多么难得。最高贵的爱莫过于此:我爱你,为了你幸福,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她的大义凛然,叫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女子的光明磊落。在后来的许多次与茂生的共事中,她极尽可能的帮助他,最后也将自己的事业留给他。她不趁人之危,在适当的时候收敛埋藏感情,以一种成全的姿态更赢得尊敬。这样的爱,浩气荡然,磊落坦荡。这让的女子,世间并不多的,让任何一个心中有爱的男子也忍不住要呵护怜惜。袁玫多年来固守着心中的一份爱,无怨无悔,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空白,无回馈的爱,无疑是人生很大的空白。然而,命运呀,叫人怎么说,她最后却要安排在异域他乡孤独的死去,多么心酸。她光鲜华丽的外表下,漂亮的妆容里,是一颗多么孤独的心。事实上,生活中,太过于完美的女人,因为不真实,反而不容易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人生,反倒是难得糊涂的女人比较容易得到幸福。
豆花——来不及爱
白豆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整个的青春都腆着肚子为了福来的传宗接代而努力。她是没来得及谈爱的女人。如果说她的爱,应该是建立在生儿子的事业中。她一口气生了12个女儿,还打算继续。真是执著而愚蠢的女人。白豆花时时表现出的可爱,让人忍俊不禁。譬如她的直爽泼辣,她对茂生的关爱,对秀兰的好,包括她到邻居的果园摘苹果,偷麦子,可笑可气,更可爱。让人觉得这是身边的一个真实的女人,有吸引人的好,也有劣根性。就像彼得.梅尔在山居岁月中最后发自肺腑的喜欢上挑剔怪异的邻居,而到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喜欢上白豆花这位实在的女人。她和陕西的黄土一样敦实原始。如果袁玫是一位让男人们喜欢的女子,而白豆花则是让女人们喜欢的。陕北的婆姨们犹如他们脚下的厚土一样干脆、泼辣、原始,嗓门大,豪爽,似乎随时都可以端起老碗来喝辣白酒,他们站在巷口骂人叫街都生动入画,浓烈的火药味都会因为这直辣变得微薄。
秀兰——箭一样的爱
秀兰是书中女主人公,她身上寄托了作者大量的爱情。作者用许多的笔墨来讴歌她的善良、勤劳、深情执著。 她被刻意的要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却不能赢得好感。她的爱情是一支射出去的箭,是一条筋的,无法回头。她爱的深,希翼高,伤得重,那箭也同样伤害别人。尽管作者勾画了她相当多的善良与内心的矛盾,在婆家一味的忍气吞声,孝敬,勤劳,对茂生的爱深厚,通情达理,在事业上给予明智的帮助,可同样也是她,一旦离开婆家,尽管受到伤害,之后的态度截然相反,犹如一头发狂的母狗,逮人便咬,蛮横不讲理。以至于她后来的神经质,疯狂的报复茂生的父母,无法理解前后差异之大,是之前虚伪的伪装?还是之后恶意的破坏?让人无可奈何。无法揣摸她的心意。这小说众多的女子中,只有秀兰的爱表现的最为强烈,她的爱情自私而霸气,要求有回报。我这样爱你,你必须如我爱你这般爱我,否则,将变本加厉的折磨对方。茂生的母亲后来近乎于惨死在她手上,顿时让这个原本值得些许同情的女人狰狞可怕,不可原谅。古人言:忠、孝、礼、仪。谈不上对父母的孝顺,不能心存善良,在适当时候宽容、豁达的人,是不配高贵纯洁的爱。茂生在母亲的去世上,表现的麻木、软弱、息事宁人,无法理解。对母亲的死似乎过于冷静,而岳母的去世却悲恸异常,而亲身的母亲,经历了那么多凄惨、不幸,死的突然,他不是宽容,而是放纵妻子的残忍。
还有……
小说还有许多生动、鲜活的女子,譬如把整个黄泥村的男孩子都迷倒的雪娥,千转百折,经历许多,最终能回到爱人的怀抱,是相当难得的结局。譬如柳诚明的婆姨,她犹如夏季里耀眼的辣子,直晃晃的叫人害怕,却佩服她的干脆、爽快。譬如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凤娥,年轻单纯却甘愿做人二奶的雪燕,为了家里盖房嫁给谁也瞧不起黑蛋的茂霞,……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穿插于整个故事,却很独立的各自凸现出来。书中的男儿们反而逊色不少。《红楼梦》因描写较多女子的命运、身世,而被喻为女儿国的故事。《沉重的房子》一书围绕盖房、买房娓娓道来,书中女子们的命运也一样吸引人眼球。她们与命运抗争,有追求、有主见、富有爱,勇敢爱,为爱情、为生活、为房子付出努力,不屈不挠,愈战愈勇,本应在男儿身上的精神在她们身上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男主人公茂生在诸多方面是优秀的,但他在遭遇挫折,表现出来的软弱,在重要时候不能坚定立场,对爱情游离、态度不明确,远逊色于袁枚、麦娥,更不要说为个人私欲伤害憨厚老实媳妇的茂强,抛妻弃家的白秀男人,纵欲的福来,麻木的宝拴、滥情的蒋璐。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看一遍就要被他们的命运所打动,看着他们为了房子一次次奔波、操劳,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希望往往因为一场雨、一把火、一件事毁之一旦。因为房子,年轻的茂民失去的宝贵的生命,秀娥、茂民也不断做努力,付出大量的劳动,茂强也少年老成,
希望、失望,周而复始。文中人物命运的起落让人心酸,而他们不甘沉沦,奋进争取、克己上进的态度促使一步步走进成功。茂生从最初的无处安身,多少人挤一条大炕,到工艺厂的三人宿舍,毛毡房,山上的窑洞、建行的小房,出租屋,再到最后洋房汽车,可谓一部辛酸的成长史,是一部为房子努力、为命运抗争的完美励志故事。不得不震撼于这部作品的大手笔,从六七十年代一直到最近的2006年,紧跟时代脉搏,层次清晰,脉络明晰。
我心中还因为这本书想到许多许多,受到很多的启发。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难说的,当你以为失去一切,前途渺无希望的时候,谁知道,竟然有一扇窗可以留给自己。一线机会,可能会过上自己从未想象过的人生。机遇总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我们,就要看能不能接受挑战。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便是能够肯拿出勇气梳理多日来的懈怠,玩忽与盲目,勇敢地、毫无畏惧的再次面对理想,勾画憧憬生活。谁说已经太迟了,如今,天正明,气正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先后之分,没有终点,我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
茂生的克己、上进是很值得学习的人生经验。在工艺厂他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便是很成功人生条律。
一、要能控制自己。
二、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可莽撞。话到嘴边留三分,不要再背后议论别人,不要在公众场合发泄自己的愤懑。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激动,不要对别人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毫无兴致的样子。
三、要勤奋。
他做到了,所以,他顺着成功的阶梯一步步向上。
对我来说,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这个春天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