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后现代主义与音乐
标签:
宋瑾宁德后现代主义中央音乐学院重点研究基地娱乐 |
2010年10月26日
44:后现代主义与音乐
宋瑾,男,福建宁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30~50年代。特点:不同于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新思维方式、新行为方式。表现为哲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艺术创作等。
二战之后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到音乐领域。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反罗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和多元主义,以及杰姆逊所说的后现代人的主体的零散化获无中心化,在音乐中有明显的体现。
新教伦理精神被享乐主义所取代,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由此走向世俗,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模糊到消失。继“上帝死了”到“人死了”,表现在艺术领域,便是反人工控制的“自动写作”、“自动作画”和“什么也不想的演奏”。如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宋瑾老师无疑是非常认真的一个老师,他的课中间没有休息,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通过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对比,通过一系列图画及音视听,让我们仿佛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
作为一名作家,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特别是音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