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2日
(2010-03-22 19:29:54)
标签:
杂谈 |
高鸿,熊熊叫他高叔,读来亲切,我也便称他做高叔。对于高叔的文章,读的很少,一个短篇,还有这个《二姐》的前二十一节。凭这样少的文字,如此着急地给他写评论,这是有点冒险的,生怕一不留神写出不确切的地方来。虽然有风险,呵呵,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为高叔写点东西。
说高叔的《二姐》之前,先说一下中国的农村,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对农村的感悟,其实很少,思想感情也未必如何的深,比起自己的农村,我更愿意读别人的农村,记得第一次读农村题材的东西,是路遥的《人生》,那个东西,我喜欢的不得了。当时在上初中,因为年纪小,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是因为那种美妙的乡土语言,还是那种让人神往的乡土感情,说不清楚,把里面的农村和自己的农村相比,总感觉自己的农村少了许多东西,它不是太平淡了,就是太残忍了,它没有那种让人感动的残酷诗意;没有那种散发着古老韵味的东西;没有小说中的那种阳光和乌云一起弥漫黄土大河山川的下午。一连持续了许多年,每当读到别人的乡土作品,便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一直都不愿意写自己的农村,直到现在也不愿提笔抒写。一是感觉没什么可写,二是感觉,我的农村,写出来也未必诗意,此刻的它已经变味了,它的乡民已经不再纯洁,因为利益的关系,变的勾心斗角,阴毒险恶。这样说,也许会有人说我忘本,但在当今的中国,在苏北这样开始慢慢富裕起来的农村,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跳出农村的回头思考,我现在对以前的思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变化就是,我现在已经变的开始不再抱怨我的农村,我现在已经能够越来越理解我的农村。
中国的农村其实大抵都是相同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只神奇的笔。高叔的《二姐》无疑让我更加肯定了我的这种思想转变。他的《二姐》让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父母那个年代的,小说中的二姐的性格,以及经历有许多都和我的母亲很像,二姐直接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拒我推算,二姐属牛,并且女儿正在上大学,她今年应该是四十四岁,比我母亲小近十岁,对于那个相近年代出生的农村女人,她们的命运大抵都是相似的。因为我母亲经过五八年,因为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因为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因此我母亲的命运可以说,不比二姐平淡,有些地方比二姐还要残酷。这一点让我更加相信了《二姐》的真实性,如果有读者观后,感觉这样的女人太过悲惨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就是农村的真实,在陕西那个地方的农村,这种真实性更加的可靠。读过《二姐》后,我就真的能想象到这样的一个女人,她性格倔强,命运坎坷,想极力地与命运抵抗,但却扭转不了命运的洪流。原因就是她生为女人,因为生为女人,因为贫穷,因为那个年代,因为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向来不为重视的封建残留阴影,二姐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而今我们看似很平常的事情,都可以对她造成极大的命运扭转因素,这些东西还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从小到大,从不会停止,小的时候要做活,割猪草,没有机会接受什么教育,还要受到家人的打骂,稍微大了一点,就要被弄去嫁人,嫁人后就预示着悲惨命运的近一步加大,在那个年代,儿媳都是要受老婆婆的欺负的,每当我的母亲跟我讲述那段经历的时候,讲她如何被我奶奶打骂的时候,我便会陷入无法理解的伤感,同样身为女人,同样在年轻的时候受过另一个女人的欺负,为什么在面对一个年轻的女人时,还要因循守旧呢?《二姐》的婆婆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老婆子的最典型的描写。对于这样的女人,你读后,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苍老,干瘪,蹒跚,目光阴暗,整天绷着脸,偶尔会笑,但却夹杂着一些恐怖。这样的女人也是可怜的,她遭受了一生的悲惨,多年媳妇熬成婆后,她无法不从下一代身上得到点安慰,或者说,她理应该这样对待她的儿媳,那种循环的观念,让她想到,她的儿媳在多年以后,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同样对待她的儿媳。
可不幸的是,这样的一些女人没轮到欺负下一代的儿媳妇,因为女人势力的强大,现在开始改观了,而且改观的又太大了,现在是轮到新一代的年轻女子欺负老婆婆了,这样一来,像那个年代出生的农村女人有可能在遭受到老婆婆的欺负后,在辛辛苦苦地把儿子拉扯成人后,又要遭受儿媳妇更加残酷的折磨,因此这代的农村女人,命运是更加残酷的。以前看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对母亲说,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儿子,我母亲就说,不要儿子就不要受这样的罪了吗,不要儿子,你能活下来就不易了,在那样的年代,你若能给家里生个传宗接代的男娃子,你还好过点,还能有人把你当人看,若不生男娃,你活着恐怕了连猪狗都不如,婆婆打你骂你不说,连和你日夜躺在一起的男人都要打骂你,不给你好脸色,你愁都愁死了,还怎么活下来啊!因此在看到《二姐》中的关于生育的描写的时候,我便我有非常深切的体会,或者说是共鸣,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势必真的要改改了,然而让人不乐观的是,现在的农村女人还是不能改的了这样的偏见,想要儿子的思想,根深蒂固。
对于二姐的丈夫张亦德,也许有人感觉《二姐》中的张亦德有点太不是东西了,当下的小年轻女人肯定会这么想,因为当下的男人哪敢这样啊!可我感觉他却被作者写的太过友好了,太让人同情了,尤其后来发生了那样的事故。这样的男人在那样的年代其实就可以算的上好男人了,坏的男人根本连禽兽都不如。中国的乡土让他们有了一身刚毅的胆魄,同时也让他们变的凶残可怕。
《二姐》中有太多的细节可谈,但这些细节无非都在围绕着二姐,都在为二姐的悲惨命运做铺垫。现在只读到二十一节,我想对于二姐的命运才到一半,下面的东西肯定会更精彩,二姐的命运肯定更加逼近悲惨。
对于《二姐》,我想到一句话,这句话是:哭泣的乡土,微笑的二姐。
这两句话原先是分开的,先前想到的是,哭泣的乡土,我认为这五个字,是对那个年代,对农村,对那时的环境,对人们对那片土地的感情最好的概述,我想如果乡土真的有灵性,它在面对那些在它们的身上活着的人们的悲惨命运的时,它一定是哭泣的,它或许因为这些孩子而感到伤心,但它无能为力,它只有默默地哭泣。
这是对于乡土而言,对于那些悲惨的女人来说呢,就要说另外五个字了——微笑的二姐。
女人的命运有时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尽管你顽强,你不服输,但你的命运依然是那样的坎坷,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十分美好的心态了,就是遭遇了再大的苦难,你也要时时微笑着,也要用微笑面对这大河山川,要让哭泣的乡土因为你的微笑,而感到欣慰。即使你遭遇了再大的苦难也要感谢自然,要感谢那片乡土,毕竟它带来了你的生命,你的祖祖辈辈都是汲取它的血液,踩在它的脊梁上,一代代地活到今日的。活着未必都是恩惠,但活着一定不是罪恶。
高叔除了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让人感动的二姐外,我认为他还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那就是乡土题材的希望,他的文笔清新优美,有前辈的风范,他更有一种十分让我佩服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我所知道的平常的事情写的如此的好,我想这点,就是我十分值得学习的地方。
继续期待高叔更多,更感动的,更乡土的作品,做为小辈,说一句话,算是自己的体会吧:这个时代,混乱不堪,我们能做的,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名利,金钱,可以让一个穷人发奋变成富翁,也可以把一个有实力的作家卷入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