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是指那些人为因素制造出来的不平等理念和不平等的行为。例如我国建国初期所推行的“成分论”,到了“文革”时期,这种“成分论”被发展到了极致,“地、富、反、坏、右”出身的子女,受到了严重的人格歧视。这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页。
去年莫斯科颁布了一项法令,对外国人的经商行为做出了限制。从情理上来讲,这是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利益。毕竟莫斯科当局需要选民的选票,不过却损害了中国商人的利益。此时的中国政府未公开表态。
在上个世纪初期,美国的民族歧视现象非常严重。当公共汽车出现在街头的时候,一些城市也伴随着出台了相关的歧视性法规,在车上分出了黑人区与白人区(类似于我国公交车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当时就遭到了黑人的强烈反对。经过黑人们的强烈抗争,终于取消了这项歧视性的法规。可以说,美国人的民权意识是有其历史渊源的。相对来讲,我们中国人的民权意识是最淡薄的。
前不久,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打着环保的旗号,也出台了一个《限塑令》,目的是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只要你愿意付出一点成本,仍然可以自由地使用塑料包装袋。很明显,这项法令具有非常明显的歧视性,其发布动机就是建立在歧视性心理之上的,就是歧视穷人,因为只有穷人才会在意那区区的几角人民币。《限塑令》的实际效率,是建立在穷人占大多数的基础之上的。当老一辈的,为新中国做出贡献和牺牲的那批贫穷的人故去后,当人们习惯成自然以后,我怀疑这项法令还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任何短期的行为,我们习惯称之为——杀鸡取卵。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政策性的法令法规,缺乏延续性,造成了人们意识上的混乱、价值观的混乱。有些东西,纯粹就是在玩儿概念游戏。说实在的,我是个环保主义者,不过为了方便我也不会在乎多花费几角钱的成本,只是那种被人愚弄的感觉,让我感到不舒服,一吐为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