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武侠小说武林老汉误区孙禄堂 |
分类: 观点-及杂文 |
作为现代人来说,没看过武侠小说的人,恐怕也看过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金庸和古龙的话,他的原籍恐怕要在火星以外的边远地区了。
在小说和影视剧的情节中,经常可以看到武林豪客们,像街头的小混混儿一样,在酒楼茶肆中械斗仇杀。而武林各派的掌门人,各个富甲一方,排场如封疆大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尤其是《依天屠龙记》,背景是在元朝。那个时代,蒙古族统治者对铁器控制的很严,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很难想像,有人可以拎着刀枪,在街上横着逛。
如果你是个推销员,某一天你敲开某一户人家,开门的那个不起眼的老头子,可能就是某个武林门派的掌门人。如果你再懂得几句武林的切口,也许会受到一番客气的招待。
无论哪个时代,武林人士都是十分低调的。有事出门,也是昼伏夜出,为的是便于施展夜行功夫。
我看过一份关于介绍孙禄堂先生的资料。孙氏曾任张作霖的侍卫队长,是武林名人。在家乡时,有一次练习夜行术,被一个拾粪的老汉碰到了。那老汉只见一个人影,其快如风,从不远处闪过,当时就吓得尿了裤子。孙禄堂知道后,赶紧上门去解释了一番,那老汉才不至于吓出病来。
武林人士出门,根本就不会到高级的酒楼,去惹人耳目。但有一宗必带的物资,叫做“行路不饥丸”。那是用麻仁、黑豆和红枣等物,经过九蒸九晒后制成的,吃上一颗,可以两三日不饿。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作者用纪实方式写武侠小说的话,就会失去读者观众了。像《隋唐演义》中的第四条好汉雄阔海,是天下绿林的总瓢把子,书中也只是交代了一句而已。现代武侠小说的弊病是,夺得了眼球,却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说句公道话,真相本来就是隐秘的,掩盖不掩盖,关系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