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领导通知,对今年的国赛情况写个综述报道,我勉强答应了。不是我愿意写,写这样的宣传报道个把钟头就能搞定,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关键在于今年的国赛成绩真不是很理想,没有多少亮点,看着听着其他地区的成绩高歌猛进,没有写的动力。但是,我们的学校不是不努力,领导也很重视,比赛这个东西,主观和客观因素都能左右结果,我想:就从选手的发展前途入手吧,毕竟这些精英得到的实惠最多了。全文如下:
——我市中职代表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述
今年的大赛闭幕式在天津举行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
2012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徐徐落下帷幕,杭州市代表队在本届大赛共获得了5金16银7铜的优异成绩。其中杭州市中策职校在烹饪、酒店管理、机电一体等项目上获得3金1银1铜;杭州西湖职高在烹饪单个项目上就夺得1金3银;萧山第三中等职校在服装专业设计制作、物流项目荣膺1金1银;富阳市职高第一次参加国赛就取得不错战绩,他们分别在炒茶、插花、光伏电等项目中取得3银2铜;杭州交通职高和杭州交通技工学校摘得汽修4枚银牌;杭州电子信息职校在计算机和电子电工项目获得1银1铜;杭州拱墅职高在美容美发项目上夺得1银1铜;富阳城镇职高、萧二职、萧四职也实现了奖牌进账……可喜可贺!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教育部、天津市政府等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共设18个专业大类、96个比赛项目,参赛队伍4000支,参赛选手近万人,是历届大赛中参赛选手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届。杭州市选派出来自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1名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14个专业大类的27个赛项比赛。各个学校高度重视,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倡导“做中学、赛中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和后勤保障,选手和指导教师团队精诚团结、科学训练,特别关注比赛心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定基础,通过大赛有效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专业训练和技能竞赛的方法、体系,由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级大赛金牌选手和金牌教练。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闭幕式上讲话
“我们不是为赛而赛,而是通过比赛,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铺路。”
萧山区第三中等职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参赛选手朱林燕对此深有感触。她说,虽然历年大赛都有服装设计制作赛项,但是内容和要求却是年年更新,以今年的比赛为例,对选手们速度、创意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却更高了,因此她和同学们早早就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训练,“虽然我很幸运被选来参赛,但是一起训练的同学们也一样优秀,不愁找不到好伯乐。”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通过大赛,选手们有的“三证”在手,成功接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有的通过比赛圆了一直梦寐以求的深造梦;还有更多的职校学子则是通过大赛“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机制,提升了技能,收获了自信,也改变了周围人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以大赛为平台,找到行业企业需求与自己努力方向的最佳契合点,已成为多数职校学子提升技能和就业能力的选择。杭州中策职校的烹饪金牌选手毛杨思,比赛一结束就成为杭州餐饮酒店业企业争夺的对象,同样其他的大赛选手也早早成为了企业竞相聘用的热门人才。
为了鼓励大赛中的优秀获奖选手,让他们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今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制定的《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中,针对大赛制定了对口升学或保送的制度。凡获得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由招生院校计入综合成绩,不受政策加分上限的限制。获得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浙江省籍应届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就读该省高职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杭州市西湖职高的烹饪专业严嘉鹏、康凯同学在今年扬州举行的烹饪大赛上获得了金银牌,当然也赢得了明年免试就读高职院校的入场劵,两位选手掩盖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踌躇满志:“我们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明年我们的目标——依然是金牌!”
技能竞赛是个平台,是职业教育几方力量的聚合。他们用技能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点亮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路,也因此成为提升职教吸引力最闪亮的“名片”。
今年大赛的徽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