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新课改论坛在杭州召开

(2012-06-17 16:51:20)
标签:

全国会议

中职课程改革

电子电工

教育

分类: 课改前沿
     012年6月13日至15日,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全国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新课改论坛在杭州华北饭店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王志泉、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中职学校校长、教研员、专业教师代表130余人出席了会议。
    鲍学军说,浙江省的职业教育在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遇到了新的发展时机,浙江省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以来投入100多个亿给予职教大力的支持,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实训设备建设、办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今后浙江省将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内涵。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从2007年全面启动,从最初4个专业发展到现在30多个专业,编写了78种教材,通过课程改革专业教师快速成长,涌现了一批特级教师,希望中职继续加强师资引进及培训工作,提升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及整体水平。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以中职教师为主体,吸收了各中等职业学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一起抱团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反响。希望与会人员通过本次电子电工课程改革论坛的平台,交流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在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推进全国职教发展再上新台阶。
    石伟平教授作了题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若干问题思考”的报告。石教授从课程分析的角度指出了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当前中职专业建设不应再停留“开超市”、扩展学校规模上,应该建“专卖店”,谋求质量的提高。职教课程改革的难点在于实施而非开发,只有让学生学起来并认为学的东西有用,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课程改革才算成功。
    方展画教授作了题为“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报告,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中职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悲天悯人”的现象,抱怨领导不重视、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抱怨学生素质差、纪律差、信心不足,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因为现有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重大歧误。中职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职教育应挖掘学生潜能,需要独辟蹊径,改变心态,锐意改革。第二,要探索作为“类”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目前中职定位不准,大部分中职专业课程模式沿袭于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习”的三段专业课程模式,这种强调打基础、学科教学的模式与中职教育发展规律不符,并指出中职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建议彻底改变中职教育方式,打破原来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改变说教式教育,寻找体现职业特点、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做中教,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第三,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旨即通过项目教学培养核心技能而非专业知识。核心课程体系是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围绕核心技能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原理、知识。通过项目教学讲述原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王炳荣老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沈柏民老师、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张金华老师分别介绍了浙江省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浙江省中职电气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上海市电子电工专业课改方案。两位浙江省应用电子专业新课改教材的主编俞艳和萧山区职教中心朱红霞分别解读了《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调试》。两位教师的详细介绍,结合专业具体教学娓娓而谈,使到会老师更加了解本次省课改思路,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15日上午,与会人员在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观摩了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包含老师的《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俞艳老师的《发光二极管的识别、检测与应用》公开课,两位老师分别以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理实结合的教学内容、启发互动的教学氛围展开公开课,运用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核心技能,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让教师再次领略到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坚定了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信心。为期两天的电子电工课改论坛,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国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新课改论坛在杭州召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