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步六段”教学法和“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

(2012-03-02 13:34:53)
标签:

兖州一中

教学模式

教学法

教育

分类: 教学教法

原创:兖州一中

(一)什么是三步六段教学法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归纳
课前:
教师工作: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学生学情的《预习提纲》。
学生工作:
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重申目标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4、精讲点拨5、当堂检测6、小结作业
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学习内容。
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二)什么是“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
    “35+10”是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预习提纲》,按六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处理完进入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堂课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