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职高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培训日记
作者:夏喜成
建德市新安江职业学校(有改动)
【题注】5月11日,笔者与来自16所职校的23名职高专业课教师——6名名师和17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一起开始正式进入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学科带头人)工程”之“实践教学培训”学习,其中11~15日先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17~21日再按专业分赴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旅游职校、电子信息职校、人民职校及职教教研室等5所学校(单位)进行相应的实践学习。本次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名师”六项——一是至少1节全程录像公开课,二是1种课型的教学设计,三是指导1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四是10天时间的培训日记,五是1篇教学反思,六是组织1次有记录的教研活动。“学科带头人”两项——一是7天时间的培训日记,二是与所在学校教师一起共同设计一堂课。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培训日记。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上午进行了“开班典礼”和“导师与学员见面交流”两项议程。因为迟到,开班典礼没赶上,但我依然可以从主席台座位牌上得知莅临的大多是业务领导和导师,它也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名师工程”培训强调“专业特质”的第一感观冲击。在“导师与学员见面交流”时间里,我们电类专业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围坐在导师——杭州市旅游职校校长、省特级教师夏茂忠老师身旁聆听指导。夏校长详细询问了每个学员的情况,学员们均一一进行了自我介绍。
接下来,中策职校的周文涌老师介绍了这一轮培训的工作安排。
下午的培训内容是听倪爱勤(杭州交通职高副校长,特级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讲座。倪老师从“多角度表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切入,对“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载体、流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进行了个性解读,然后,安排我们观看了两堂课堂实录——一是金卫东老师执教的“昆虫的发育”,二是沈柏民老师执教的“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并请两位执教老师本人对课题及其设计思路进行解读。然后,我们就这两个课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重点阐释了“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特征、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课堂教学组织和流程设计、项目教学及其设计的关键、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内容,指出了“课堂教学设计要避免的几个误区”。可以说,倪老师的讲座帮助学员们较系统地梳理了教学设计的要点。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听两场报告。上午是杭州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张金英老师的《课例·课型·质量》,下午是省特级老师、杭州市中策职校周文涌老师的《名师成长袋的制作和实训基地管理》。
张主任的讲座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写课例”,第二部分是“课型与教师成长”,第三部分是“如何评价一堂好课”。一开始,张主任以“当下出台国家出台的职业教育的最新宏观政策——四个重要文件及其承载的信息与走向”揭题,紧紧地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十项创新计划,名师名校长培养位居首要”,“编制新的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布局是重点”,“‘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2010-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同时谈到,全省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去年是课程改革,今年是专业结构调整。并明确提出“计算机、文秘、财会”三个专业控制规模;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一个主打专业一个骨干专业N个特色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张主任还对“质量跟不上”这一职业教育的内部问题作了剖析,指出要“改革办学模式(多元化、规模化、集团化),改革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创设教学环境),改革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改革评价模式(服务社会的贡献率——要与区域经济匹配,而不仅仅是比赛获奖)。
关于怎样写课例。张主任从“课例的基本涵义、课例的类型、课例的结构、好课例的标准及课例写作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阐释,还就娄静娴老师写的“做中学学中做——《旅职校园会务服务公司开业典礼》教学课例”进行了剖析,最后指出“课例的三大价值——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成长的阶梯;教学理论的故乡”。
关于课型与教师专业成长。张主任首先提出了课堂重构的“六个关注”要点,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我们确立“我们学生今天的差,不代表明天的差”的育人理念,建议在实际教学中,与其降低标准,不如修改标准,让他学他喜欢的东西。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学法指导为主、以问题设计为主、以活动为主、以体验为主等四种基本课型,还以“都是项链惹的祸?(主题辩)”为例进行了意义解读。
关于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张主任以“杨利民六点”(对中职有效教学标准的思考:1.能否尊重学生,唤起自律意识,激发学习兴趣?2.能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任务?3.能否理实一体?做中教、做中学?4.能否通过及时、得当的评价进行反馈?5.能否促进学生语言与交流能力的发展?(思维、实践)6.能否设计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活动?)和“盛群力七点”(一堂好课的标准:1.80%的学生达到80%的具体目标;2.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3.目标、策略、练习与测试对应匹配;4.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5.学生参与度大,师生、生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里有心理安全感及心理自由感;6.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7.教学富有吸引力,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为基点,结合黄云执教的《错误》进行点评。
周文涌(中策职校,特级教师)老师的讲座,从“一个职教优秀教师的标准,职校教师的理念”入手,揭示和分析“名师成长袋的制作要素”,全部展示了他自己的成长历程,还建议学员们要做“工作记录与备忘”,建自己的“个人工作博客或QQ空间”。平时,要养成记工作日记,收集个人影象的习惯,而不是等要用的时候,再去拍录。接着,周老师还专门对“专业调研与研究报告”进行了详细辅导。在“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部分,周老师通过直观展示“国内外相关图片”的形式,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听课”,上午听了拱墅职高何海霞老师执教的财会专业课《探索基础会计的学科本质——章节回顾》和杭州电子信息职校孙丽萍老师执教的《使用两种万用表》,下午先是听了杭州中策职校应颖老师执教的《沙盘实训总结》。课后,还专门听取了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意图,并组织了评课活动。
何老师的课,将学生置身于“书店买书怎么买?”的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会计)将“复杂的经济业务”梳理出“有条理的经济管理信息”,将学生分成8个组,并给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最后由学生讲并补充完善“书店管理的流程:分类——编号——专人管理——记录销售情况——查损耗——统计销量——管理建议”。至此,要求学生打开书本目录,让学生“顿悟”:原来它其实对应了“会计”的一个章节!最后,老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明“会议的奥秘”。整个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沉迷于生活之中,超然于课本之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浑然一体。
孙老师的课采用了比较典型的“理实一体”
教学设计,从大量的“真实场景中的图片和视频”中足以彰显孙老师之用心,由于取材于教学实际,教学所用的图片和视频跟学生实际接触完全一样,让学生感觉特别熟悉,通过大屏幕进行区分比较、使用指导和要领点拨,到位、了然且事半功倍。整个教学过程以“四个任务”贯穿,从“普通二极管到发光二极管再到喇叭测量”步步推进,既有“操作或理论提示”,又有“知识链接”,还有“实践演练”和“训练报告填写”,还设置了“高级挑战”任务——三极管测量,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出了合理安排。可以说,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相融相生浑然天成。
应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小组汇报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各级“岗位职责”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但实际使用“沙盘”几乎没有,所以我觉得好象不一定需要在沙盘实训室上而已。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天气晴
今天安排的内容是杭州市职教教研室宋小华副主任主讲《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研讨》,后因为种种因素,被延后到下一个时间阶段进行了。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
下周就要去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培训了,第一次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的名义去学校,心里有点发怵,因为我隐隐觉得接待的学校也许是把我们当作是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的,也希望我们去实践培训时能给学校老师一些正向影响的,所以,我得利用这个周末为教学实践做好一些准备,如:怎样看课,怎样听课,怎样评课以及教学设计等。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天气阴有雨
今天开始,我将在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教学实践培训,主要任务是听课、评课、教学设计及交流。
一天总共听了两节课:上午第三节是贾耀平老师上的《补画第三视图及补漏缺线》,下午第一节是顾小秋老师执教的《起动机的分解》。整体感觉富阳职高的青年老师和学生状态都比较好,老师准备充分,从拿到的教案上看,教案都是“经过专业部确认”的,这也似乎表明学校对这次活动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基本没有看到“边缘化的学生”。
课后进行了执教者说设计和学员评课,以下是学员们提及的主要观点或关键词:
[关于顾老师的课]
◇楼红艳:
班级5S管理;脉络清晰;重原理轻应用。重应用:例举“发动机的牌子”;原理教学再弱化些。
多媒体运用能力强;教态自然、亲和力强。
◇夏喜成:
导入:问题设置欠启发性,三个问题都是可以直接照书念的。学生也是“被点名”回答。
知识呈现方面:只是比较平铺地一一呈现三种牌子的汽车启动机,没有比较集中呈现,没有差别比较和点拨。
原理介绍时,也只局限于“直流发电机的原理”。而不是起动机的原理,因为起动机并不就是直流发电机。
◇冯国民:
课前准备充分
几点问题:目标,改为直流发电机的原理;改在实训室上更好。
◇金小舜:
基本素养比较好。
简化原理,可以拍一段自己拆实物的视频。做中学,做中教,突出实践性。
◇周文涌:
——教学设计方面:关注学生的反应;老师走的线路:老师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这可能与班额比较大有关;理实一体:学生基本没有互动起来;生活化导入:比如设置一个“车子不能启动”的情景……
——教学目标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动词:了解、熟悉、学会、掌握……;情感目标:职业素养(戴手套?);检测:80%的学生掌握了80%的内容;还有20%怎么办?
——教学过程:学校模式?
◇孙丽萍:
以呈现“汽车前盖打开的图片,猜起动机在哪儿?导入;拆装工具的讲解,为拆装实训作铺垫;互动环节设计:卡片游戏;老师走的线路:提醒学生
◇宋小华:
导入:为什么要提这三个问题?有何作用?
几种起动机的呈现目的?
工作原理局限化了
整课:定位在哪?目标设计?实训不是验证
所有实物都是散件,没有整体感。
[关于贾老师的课]
◇冯国民:
小组人为,任务抽签2人,组内参与度不高。
派代表讲解的局限性(组间不同任务)。
目标的达成度无法检测
教案的问题: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及其主体,应该是学生。
◇夏喜成:
三大亮点:1.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形式——合作学习)。2.清晰展现思维过程(重难点的突破)。3.评价方式注重团队激励(小组竞赛)
三大不足:1.合作组过大(以寝室为单位;自然分组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率不高。2.任务(课题)间有梯度,评价设计一开始就不公平。3.要点没有点出来(三视图的规范作图法;相贯线的画法)
……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继续在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进行教学实践,只是今天听课的对象不是富阳的老师,而是我们这个团队中的“名师培养对象”,这几个名师,还都是省特评审线上刚下来的呢,
由于我离开职业教育整整六年了,所以对这几堂课比其它学员会特别期待一些,总想从中捕捉一些“职教课堂”的最新信息……
下午第一节是萧山第一职校俞艳老师执教《第二章
直流电路(复习第一课时)》,第二节是杭州市中策职校沈柏民老师执教《X62W铣床控制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本人带着学习的态度和预设的观课点认真从中汲取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路。
俞老师的课,以“手机充电器能充电但指示灯不亮”引思导入,对直流电路进行了网格式归类呈现,然后,以三个不同层次的“做一做”(基础题、挑战题、应用题)进行知识点拨和巩固,最后,在“评一评”中结束教学内容,关于课后作业部分,老师提供了两个资源网站,还给出了“给学生一句话”与学生分享。
沈老师的课,情境性特别强,可以说整个教学缘起于“对话”,浸没于“从对话中提取信息”之中,在逐一提取电话信息的过程,完成“故障初步诊断”,并形成“我们如何去检修”——需要带的备件和检修工具?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工厂机床设备故障处理的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素养”(对话中的礼貌用语)教育……
课后,同行们和导师一起进行了评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