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博库书城陪儿子看书,偶然看到由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教材《烹饪美学》,翻开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熟悉的字眼和图片让我咋舌,这与我主编的《烹饪工艺美术》(高教出版社出版)太相似了,其中一章艺术冷盘的制作流程完全抄袭我的作品。再回头看主编是谁?更让我大吃一惊,赫然写着杭州某技工学校一位我熟识的老师,而且他的爱人还是我一个单位的。我随即询问了高教出版社的责编该怎么办?答复是自己与出版社联系,于是我犹豫了……
这样的教训很多,2007年我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硕写毕业论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刊登在《职教论坛》上一篇关于“烹饪专业项目教学体系”的论文,竟然是我在省年会上宣讲的那篇论文,除了校名和作者不同,彻头彻尾是我的内容,作者是绍兴某职业学校一烹饪教师,也是我熟识的,在学校蛮有名气的一位专业负责人。后来省教科院张建国老师和德清吴松高老师致电与我询问此事原委,因为他们知道我研究这个项目多年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只能感到很遗憾,朋友、同行拿我的成果发表或参赛,我并不反对,说明我的研究还有有参考或借鉴价值,问题是可否在最后或文中著明参考书目和作者名字,这样也是对原作者的一种珍重和欣慰。
由此我想到了参与杭州市年度的论文评审,同样一个调研报告或着一个课程改革方案成果,今年由这个老师送审,明年又有另外一个老师送审,标题内容几乎一样,由于评委们看不到单位和作者名,有些漏网之鱼就这样险涉过关,这种学术浮夸之风在中职教育中蔓延,不得不另人担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