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周老师
一周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79
  • 关注人气: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编制要求

(2009-10-06 15:24:23)
标签: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

体例要求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教育

分类: 课改前沿

    课程标准(curriculum criterion)是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一个科学的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我查阅了资料,汇总后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料: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课程标准的总纲部分,相当于中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它的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曾经使用的分科教学大纲(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烹饪专业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4、专家审定。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或分院(办学点)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

   1、课程概述。

    主要阐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2、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3、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进行描述。

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

   4、实施建议。

    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实训规范、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其它。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

六、有关要求

    1、规范性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2、排版要求。的页面纸型: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页码:页脚,居中。题目为“宋二黑”,文中标题为“黑四”,内容为“五号仿宋”。

七、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原则上分为二个层级,可采用表格表述方式,也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一)XXXXXX(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

活动安排:

考核评价:

1、XXXXXX(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

技能要点:

┉┉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考核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六)其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