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杭州日报》
作者:王倩
语文课上取菜名、数学课上算成本、英语课教厨房英语,中策职校烹饪专业在国内职教界率先探索“新文化课”———
职高文化课的专业味越来越浓了
外加法、内扣法,当王尉劼伏在桌子上头也不抬地运算着数学题时,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去儿子是个一提数学就打哈欠的人,认为“学了没用”,这个学期不知是吃了什么“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孩子提起,自己毕业后打算开个餐饮店,采购原料要用到成本核算,店面管理要掌握财务运算,“数学不能不学”!
让王尉劼发生180度转变的,其实是中策职校在烹饪专业高二实验班试行了一年的“新文化课”———语文课上取菜名,数学课上算成本,英语课教厨房英语,因为课堂上教的和未来的就业技能密切相关,这批通过直升进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读“新课”
文化课教师走进“现代模拟厨房”
通过中策职校周文涌老师的课题报告“中职学校烹饪专业‘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记者走近了实验班的“新文化课”:
政治学科由“择业指导、就业心理、职业道德、人与社会”等教学模块组成;语文学科由“服务语言艺术、古典文学与饮食、中国饮食文化、菜单文学修辞、餐饮应用文写作”等模块组成;数学学科由“平面几何(设计)、立体几何(设计)、成本核算、餐饮财务基础”等模块组成;英语学科由“基础英语、厨房英语、餐厅英语、旅游英语”等模块组成;计算机学科由“菜单网页制作、photoshop基础、点菜计算机知识”等模块组成。通过拆分、整合和集成,烹饪专业的文化课紧紧围绕专项技能和专业知识推陈出新。
“烹调方法加上主料”、“在主料前加上人名或地名”、“特殊的盛器加上用料”……这些方法都可以给你带来取菜名的灵感,语文课上,光是菜肴命名的学问就把一节课填得满满当当;“酒店在酒水上的毛利率高达60%到100%,酒水供应商要在市场上做出销量,必须攻下餐饮这一关,进酒店比打广告还合算”,数学课上,老师用酒水单里的奥秘引出酒水毛利率问题。
在实验班,文化课老师逐步走进“烹饪实验室”、“现代模拟厨房”,甚至走入社会餐饮企业上课,出现文化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同上一堂课的局面。由文化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共同努力编写的校本课程《成本核算与配送》、《冷菜制作实战工艺》、《菜品策划与设计》目前正在加紧完善之中。
成果初显
四星级以上宾馆面试一次成功率达到95%
这个期末,实验班用课业手册代替了过去的文化课卷面考试。42个学生,有了42张网页、42本课业手册。
课业手册上有什么内容?记者随机抽取了一份,只见题目出得很有意思,并非简单的识记。“烹饪与语文”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苏门学士黄庭坚、秦观入席要吃苏东坡烹制的红烧猪蹄,苏东坡却风趣地要他们先吃桌上四菜,并吟诗一句,句中各含食物名,四句诗分别是“久厌令人厌”、“聪明各自归”、“轿也抬不去”、“猪蹄算数吃”,要求写出作者和菜名。周老师介绍,课业手册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形式也可以突破,可以是设计方案,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实习单位反馈表,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同学们完成得很不错,还有的同学通过期末的菜品设计大赛追加了学分。
尽管取消了考试,但是课改成果还是有了显性的表现。暑期实习面试中,这群孩子在四星级以上宾馆的面试一次性成功率达到95%。在实习用人单位答谢会上,雷迪森广场、黄龙饭店、浙江国际大酒店、杭州大厦等餐饮人事部门称赞这一课程改革基础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与杭州餐饮市场的行情相接轨,具有前瞻性。
改革前瞻
必定会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作出贡献
“与其教得广博,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如教得实用,让学生爱听爱学。”周文涌老师指出,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是一个值得老师反思的现象。怎样教才会让学生感兴趣?我们教的课实不实用、适不适用?教到什么程度就够用了?烹饪专业的“新文化课”力图给出答案。这一改革探索要成为职教界的“样板”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需要一支优秀的亦“文”亦“专”的教师团队,进一步改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一直保持着应试教育的特色和普通教育的风格,专业技能教学和文化课脱节。中策职校副校长郑效其看好烹饪专业“新文化课”的前景:餐饮企业急需“有素养、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敢创新”的中等烹饪技术人才,专业味越来越浓的“新文化课”必定会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作出贡献。
今年下半年,中策职校烹饪专业的“新文化课”将在高二年级全面铺开,并将加强选修课的设置,供有升学打算的学生选择补充能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