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归去来辞 水城市 2024-05-13
23:45 江苏
一
我就纳闷,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和尚骑着马悠哉悠哉,一路收了三个徒弟猴子水怪猪,但从头到尾,没看到师傅教徒弟一样本事。这怎么回事?
待再读西游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菩萨当初张罗这事时,就没想着让唐僧教人本事。她把唐僧造成一个白面帅和尚,除了傻白甜,会念几句经,便什么都不会了。她把那几个徒弟造成什么样子呢?一个比一个难看,不成个人样,但跟师傅相比,个个都是人物:大徒弟是齐天大圣,二徒弟是天蓬元帅,三徒弟是卷帘大将。这几个家伙拜唐僧为师,能学到什么?学佛法吗?这三人一路上就没好好念过一回经。老孙整天打打杀杀,唐僧看着都怕;老猪不但好吃还好色,动不动在背后使绊,连一个正派的猪都算不上;老沙倒是心思纯朴,无奈智商情商都不高,一路上除了挑行李就是找吃的,学啥啥也不成。这师徒四人,是师傅没得教,徒弟沒得学,说是师徒,是差强了些。
唐僧是个假师傅自是不假的,但唐僧是个真领导却是真的。唐僧自出大唐东土西行历一十四年,领着三人外加一匹马,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驱魔降妖,得到西天,这不是一个没本事的和尚能干的。有人说唐师傅管理能力强,我看未必,从头到尾,唐僧就没做过几件管理上的事,倒是观音菩萨忙的不轻,管理上的事多由她做了。
唐僧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管理能力均几近废物,他的成功不是来自于自身能力,而是来自于权力,领导力。唐僧是个适合做官的材料,说唐僧是干部们的师傅倒不为过。
二
僧人的世界与尘世只隔着一道门,门外喧嚣门里空,所以说出家的人叫入空门。门是空门,心未必是空心,一剪斩断了尘丝未必就绝了尘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话是有问题的,换了件衣服就一尘不染了?我不相信。大和尚小和尚一直到我佛,都是从人世间渡过去的,带着一身的俗气去修行,说他们身上一丝尘埃不沾不合逻辑。佛门等级森严与尘间有过之而无不及,观音如来与天庭玉帝有勾连,天庭神仙与妖魔鬼怪是亲戚,西方至尊与东土皇帝通款曲,因此说佛事就是人事,至少在我这儿是讲得通的。
《西游记》里从人到妖,从神到佛,讲的都是人话,而且是淮安话。唐僧跟那些教人手艺技术武功的各式师傅都不同,可以说是身无一技,未传一技,也就是一路上师傅徒弟的叫着玩而已,但大和尚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得了真经封了佛。八戒不服,凭什么他们封佛,我就做个净坛使者?如来摆了他一道,说你这职位大吃四方,八戒方闭了嘴。八戒搞不清人佛一途的道理,不懂官场规矩,瞎攀比。大和尚哪里是一般的和尚,他只是披着袈裟,身法手段却是活脱脱的一个官僚。
三
且说做官吧。做官第一样,本事在其次,首要有个硬后台。唐朝的僧人千千万,但怎么就这姓唐的(本姓陈)做了最大的和尚,还被一路护着去取经成佛?唐师傅虽说是个和尚,但地上有皇帝撑着,与唐王有结拜之谊,是御弟。天上有菩萨罩着,前身是如来身边二弟子金蝉,因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贬凡尘。唐僧自己是什么事都搞不定的,那些都是徒弟的事,徒弟再搞不定,就由菩萨出手搞定。有这样的关系,哪个还不服气?
唐僧的业务能力如何呢?西天取经,就是古代的一次长征,九死一生,会打仗是基本要求。唐僧一路上除了吃饭念经被捉什么都没做,可见其业务能力之差。但菩萨和佛祖可不是这样看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渡了九九八十一劫,得到西天,完成了佛祖交给的任务,这便是天大的本事。佛祖最后讲了句公道话,他说孙悟空“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始全终",封他斗战胜佛,但也只是夸他能打,大功还是记到唐僧头上了。其实唐僧才是取经路上最大的麻烦,但最后却封了功德佛,这是值得一干凡胎研究的,西游记记的是佛事,说的就是人事嘛。
四
做官第二样就是要会做官,情商低的人就不要在官场混了。孙猴子两次上天工作,却只混了个弼马温和看桃园的保安,连个仙人毛都没沾上。再看人家唐僧,整天象个呆子但天上地下人人都喜欢他,连女儿国的国王都念念不忘。
且看唐僧的情商有多高。
大和尚心中有佛,常常念叨。唐僧整天神神叨叨,遇着事慌着一团,但从不忘双手合十念经诵佛。人家可不是做给佛看的,人家是真心实意的拜佛,佛都看在眼里。不仅是拜佛,什么土地山神唐僧都拜,见人就喊哥,这情商,由不得人不喜欢。大和尚绝不是人说的那样是个只会念经的呆和尚,唐僧要是没点本事,早就被妖怪吃了。后来的结果表明,他既跟对了人,也跟得紧跟得住,这可是第一等的素质。
唐僧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己不被妖怪吃掉。他自己保不了自己的命,就得想点子让徒弟们给他保命,唐僧是怎么做到的呢?无非是权谋二字,这是官场哲学的核心,是公开的法术,做领导的不可不会。大和尚从官场小白到后来把个“定心真言",也就是“紧箍儿咒”,念的烂熟于心,用起来得心应手,都是跟观音老太婆学的,老婆子可是官场老油条了。猴子自恃能力强,一不高兴就撂挑子,任大和尚动之以真情晓之以佛理,无奈这厮情商太低,软硬不吃,唐僧不得已用了绝招,只一招便把他拿下,一辈子没得翻身。
西游记第十四回这样写道:“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关键时刻,观音老太婆就出现了。这个对众生慈悲的人,唯独对孙悟空狠得下心。她教唐僧骗猴子戴上紧箍咒,传他定心真言咒语往死里念。
这是悟空一生里最痛苦的时刻,悟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整个人生,从这个时候起真正改变,这是社会改变人生的经典案例,唐僧给所有天真的猴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我若是悟空,恐怕该后悔今世为人了。
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猴子嘴上应着心里还是不服,但试了几次被唐僧念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如是者三,不服也得服了。行者跪下哀告道:“师父!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
这是唐僧彻底征服孙悟空时说的话,声若洪钟。这是法术高高高在上宣示胜利的时刻,是权力蹂躏人性的至暗时刻,我每每看到这一节,心情无限悲怆。无论西天取经的目标如何高尚,但那只自由的猴子却是死了,他曾经宣称自己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壮志凌云。此番再看,那悟空“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这哪是神话,活生生一个人生课堂啊。
四
悟空最后还是变化了,悟空被老和尚念咒念怕了,一路上师傅师傅叫个不停,叫多了这情商慢慢也就有了,但始终比不上八戒。八戒打不过妖怪时总是拔腿就逃,抛弃师兄甚至师傅也无所谓,至多哭一场当他们死了,回头便去高老庄快活,唐僧偏就不说他什么,若是悟空,哪怕提一次回花果山,还不得被大和尚咒个半死啊。悟空倒是再没放弃过,唐僧有难时,天上地下的到处求人,心里头纵是一百个不满,嘴里是一个不字也不说了,连菩萨都夸他,这泼猴嘴倒是甜。
悟空一辈子没能成就他自己,唐僧靠着紧箍咒,动动嘴皮子什么都成了。由此看来,真正能称师傅的,古往今来,仅唐僧一人。
好在唐僧最终取得真经,这样的业绩,自然甚得如来欢心。四人真身各修得真果:三藏被封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算各归本位,悟空头上的紧箍也摘了。我所喜者是悟空最终不但全身而回,而且还算体面,佛不佛的倒在其次。跟凡间的官僚相比,唐僧毕竟慈悲为怀,无害人之心,任是有种种不是,还算是个好官。
二0二四年五月十三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