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常有A宝给我留言,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机问题上甚是纠结:吃吧,担心药物副作用等各种问题,不吃吧,又怕病毒得不到抑制引起机会性感染,甚至发病死亡,陷于两难。
我以为,何时上药,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心理等问题。比如说对政府提供的免费抗病毒药物种类太少的不满,怕耐药后无药可换,怕药物副作用伤害到身体,怕终身吃药坚持不下来,怕吃药被家人朋友发现,怕吃药就会时时提醒自己是一个病人,怕没那么多钱定期检测应对各种可能的负作用,还有各地医院疾控上药标准不一致,不知道该听谁的,反正是各种怕。
很多人不理解各种怕,稍有表露担心犹豫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呵斥,让你吃药就吃药,哪来那么多废话,还有就是你不听话我们就不管你了云云,治疗教育简单化,行政化,指标化,缺乏了人文化,好像听话了这些担心就不存在了。
其实,我觉得这些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问题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我们不该一味指责A宝越来越难伺候,鼓励A宝积极面对不是让人盲目乐观,而是充分预见各种风险可能后的积极态度。
回到治疗时机,我始终认为这是一道选择题,而选择权在A宝,不完全在医生和疾控,如何帮助A宝做好这道选择题,则需要治疗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结合不同个体情况,客观平衡告诉A宝国内抗病毒药物现状,利与弊,充分评估每个A宝身体、心理、经济、家庭与社会关系等综合因素,帮助A宝分析合适的上药时机。而不是命令或者替A宝作出决定,要把把选择权交还给A宝,这样才能有利于终身服药的依从性。
但是,很遗憾,很多时候,A宝的选择权经常被忽视,甚至被剥夺,更多的要求是如何让A宝成为一个听话的病人,优秀的病人。我认为这在客观上并不一定是在帮助A宝,也不能排除利用A宝缺乏专业知识的短板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甚至得到奖励。
三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提出: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同时特别强调了开展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应当坚持自愿原则,并充分做好治疗前咨询,排除抗病毒治疗禁忌症,不得强制要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的选择权在于A宝,既是国家要求,也是A宝的权利,任何人不可以强迫,或者恐吓A宝上药。
除了新的通知以外,我也想把第三版国家抗病毒药物治疗指南发给大家,除了发现即治疗,还有很多选择,总之一句话,了解清楚你将要吃什么,利与弊,理性做出选择。
临床标准
急性感染期
WHO分期Ⅲ、Ⅳ期
WHO任何分期
WHO任何分期
更多文字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孟林de小屋,或扫描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