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尔》05梦里周公
(2019-01-06 18:51:51)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0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谈这段话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周公,他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在西周初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后来他的采邑在周,爵为上公,因此被人称周公,尚书.大传》评价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后来的鲁国地界),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可以看出他的政绩卓越,另外他也是周礼的奠定者,也是鲁国文化的奠定者,他完善了周朝的礼仪制度,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西汉贾谊评价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们现在经常把睡觉成为“见周公”,估计也是因为孔子说他经常梦到周公,孔子为什么那么容易梦到周公呢?朱熹说“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孔子年轻时候想要学习周公以礼治天下的方法,以他为榜样,所以会经常梦到他,而这里说自己老了,已经很久没能梦到周公了,是感叹自己的时日无多、没有办法继续努力了。
这话听起来有一些凄凉,大有托付后事的感觉,或许这是每个即将走到生命重点的人都会有的举动吧,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孔子所关注的依然是他的理想与天下礼制的恢复,我们不得不为他点赞,想想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能够一辈子为了理想而奋斗,哪怕是休息和睡觉的时候,这种坚定与执着,不成为圣人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