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28美人之约
(2018-12-30 10:17:25)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就是跟前边说的那个千古美男子宋朝有染的卫灵公的夫人,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很受卫灵公的宠幸,不过在卫灵公去世之后,她因为太子争位而被杀。
对于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说“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婬行。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婬乱之人为辱,故不悦”,所谓的“小君”是诸侯夫人的称呼,《礼记.曲礼下》中说“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诸侯的夫人在见到其他诸侯的时候称“寡小君”。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于此事的记载比较清楚“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从记载看,孔子见南子是出于礼,不得已而为之,既然想跟卫灵公称兄道弟,寻求发展机会,就要依礼行事,而子路不高兴的原因恐怕确如朱熹所说,鉴于南子的品行不端。
当然能够让孔子指天发誓,可以看出孔子的急切,“矢”通“誓”,当然也能看出孔子与子路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亲密,按照记载他俩算是亦师亦友,所以子路会经常直言批评孔子,而孔子对于子路的意见也是很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说“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予所否者”在《史记》中写作“予所不者”,其中的“不”或“否”,就是做的不对,或者不合于道,至于“天厌之”,上天所厌恶的是什么?一说是如果孔子做了什么违于礼和道的事情,就会遭受上天的厌弃,另外一说是因为孔子不得以而屈己见南子,这种风气和环境是上天所厌弃的。
当然这段话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毕竟想要碰到品德高尚的领导不太容易,很多时候会遇到比较混乱的环境,领导人的品德很一般,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不务正业,如果不具备跳槽的条件时候,怎么办呢?有时候还是要像孔子一样从权屈己,当然这不是要同流合污(这恐怕也是子路之所以不高兴的原因,担心老师被世俗所迫而同流合污),而是要尊义、守礼,保持自己的内心的坦荡与高洁,可以在守礼的基础上做到“和光同尘”,但是心中的道德标准不能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