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26井里有仁
(2018-12-29 13:23:43)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作为与子贡齐名的言语科高材生,宰我也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在学问和知识方面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的德行方面值得商榷,《公冶长篇》中就有他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另外《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中,孔子对他因作乱而被夷三族为耻,并批评他宰予贪图利益,说他“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这一段是宰我与孔子一起探讨“仁”的问题,宰我问孔子:“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仁德在井里面。’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从宰我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反叛,不过为什么问“仁德在井里”?所要表达的应该是社会道德沦丧,宰我认为孔子的仁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宰我信道不笃,而忧为仁之陷害,故有此问”,这类问题在今天也是存在的,就像现在,假货泛滥,导致真货难行,金融房地产等火爆,而做实业的反而纷纷倒闭,商业中尔虞我诈,真正守信重道的人反而处处吃亏,这不也是“井有仁焉”吗?所以宰我的这个问题很实际,我们该怎么做呢?
对于孔子的答复,《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六》解释说“此孔子怪拒之辞。逝,往也。然,如是也。言何为能使仁者如是自投井乎?夫仁人君子,但可使往视之耳,不可陷入於井。言不可自投从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者,唯可欺之使往视,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认为孔子想表达的是,仁者并没有那么笨。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说“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至于身处乱世,君子怎么能够做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后边就是君子处世行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