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雍也》25觚不觚

(2018-12-29 08:45:19)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评

文化

分类: 古籍阅读

25】子曰:「g不觚,觚哉!觚哉!」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摘自《百度百科》)”,当然,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关于其中的文化内含,在《十三经注疏.卷二十三.礼器第十》中有解释“今《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zhì,觯,適也,饮当自適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適,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能自节,为人所谤讪也”,觚是两升,说的是应当少量饮酒,而五升叫做散,用这种酒器是会受人诽谤,所以觚代表的是礼。

从《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可以知道,在孔子的时代,觚已经很少见了,孔子在这里“觚不觚!觚哉!觚哉!”应该是感叹时代已经变了,连觚都已经变样子了,这就像以前春节期间都会到长辈那里去拜年,聊聊家常,拜一下先祖,或者把酒言欢,而今天通讯发达了,过年过节往往就是一个短信或者微信群发一段文字或照片,联系似乎更频繁了,但是尊重和亲情没有了,所以说,什么是进步、发展?孔子这里说的不但是酒器的问题,而是这些器皿、物件中所包含的礼,以及文化。

联系上一句“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于道”,而如今孔子说“觚不觚”,是感叹路过的“觚”都已经不是原来“觚”的样子了,想要发展就要从“复礼”着手,也就是这里说的“觚哉!觚哉!”,所以《论语集注》中引用程颐的话说“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