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楼歪歪"获奖,看"贩证"利益链

(2009-11-27 15:38:27)
标签:

房产

出场费

证书

住宅

利益

南京

分类: 胡言乱语

    [事件回顾]:因住宅质量问题而屡遭投诉的南京江北“楼歪歪”住宅小区,近日竟然获得了省级优秀住宅大奖。这令人诧异的一幕发生在第六届“江苏优秀住宅”颁奖典礼上,有“楼歪歪”之称的山水云房花园小区被评为“江苏优秀住宅”。

    如此质量的楼盘能够获得“优秀住宅”的大奖确实令人惊讶,但是细想一下也不奇怪,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始盛行评奖活动,“名XXXX”的称号到处涌现,但是有多少能够名副其实的呢?中间又有多少利益驱使大家热衷于评奖、买奖呢?

    我们就拿房地产行业来说说吧。

    首现从评奖发起单位来看,以前的评奖活动大都是由房地产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来发起的,而其发起的目的也在于能够活跃行业,促进行业内部交流以及推选一些优秀的产品,这些奖项大都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而且也对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成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今,这些评选活动的目的已经完全演变成了盈利目的,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机构,包括以媒体机构、“认证企业”为代表的专业贩卖者,他们是穷尽脑汁的琢磨“新的活动”来赚钱,他们的盈利点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盈利模式是,通过“贩卖证书”直接盈利,就是一手交钱一手给证,当然他们也有一些评审的办法规程,但是那基本就是幌子,因为无论是“评奖者”还是“获奖者”谁都不愿意浪费那个精力和费用;而媒体机构则相对正规一些,基本上会邀请一些协助单位,然后组织宣传一下(对于媒体来讲,版面空着也是浪费,这样可以实现废物利用),然后组织一个像那么回事的仪式,而且在贩卖奖项的时候更加含蓄一些,一般以赞助费的形式收取(价格不是很高,还算蛮合理的),其实这是他们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他们最终的目的是拉近跟开发商之间的关系,然后销售广告(相对于昂贵的广告费来讲,这种赞助费实际上也算是一个诱饵),至于评选的方式,大都采取“读者评选”的办法,当然,不能完全靠读者的选票去评选,那样的话他们的赞助费就拿不到手了,他们也不会去真正组织人去认真评估项目的,所以最后实际上是一种有条件的“贩卖”方式。

    另外,在每次的颁奖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出面,或者做颁奖嘉宾,或者作为“专家”,我想他们肯定是有一定利益的,所谓“无利不起早”,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白“出力”的,他们的利益在哪里呢?这个我们只能猜测,(后面内容纯属猜测)第一个利益点,是直接利益,例如“出场费”、“红包”之类的;第二个利益的来源点是,通过活动“露露脸”,这样以后可能赚到“出场费”;第三个利益点是,通过建立于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承接点业务(当然专家级的人物,承接的项目也不会停留在供点设备的层面)。这有点类似于明星做广告,反正后面有政府和媒体撑腰,大家谁怕谁,而且好不容易赚点名气不容易,一定要充分利用一下。

第三,就是这些证件、名号的消费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他们是这个市场繁荣的最根本的因素,对于这些企业来讲,证书的意义也非常多:1)证书意味着产品的品质或者某一点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当然,对于通过“交易”获得的证书,这种所谓的认可是一种“自欺其人”的行为,但是消费者并不清楚其内幕,所以也可以“欺民”);2)这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的“卖点”,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认可来提升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当然对于销售速度和销售价格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通过直接购买证书的形式,也会给企业“节省”不少成本,就像现在很多劣质产品上打的质量认证......之类的,买证书的成本肯定会比真正提高质量要省钱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围城》内的“方鸿渐”也曾经是“买证”一族,并且给自己买证行为列出了很多的理由,“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并且拉出了孔子、孟子和柏拉图几位圣人来说明“买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好在还有一丝愧疚,而且回国后也每每自惭一番,而如今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依然泰然自若。

不过我想任何谎言最终都会被拆穿的,就如南京的“楼歪歪”、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说“豪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