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计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讲,这也是城市管理者——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且这种长期计划是关乎城市未来发展,关乎民生,关乎我们后代子子孙孙的生活的一项工程,所以说城市规划工作应该坚持公开、透明、科学、持续的原则,
可在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地方政府的规划存在着很多的阴谋。
第一,地方政府不断通过“规划”来促进卖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新区的规划其实并非因为城市容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而是因为老城区可可卖的土地太少,所以要找一个地多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在前些年纷纷建新的市政府,而且新政府距离老市区都是“那么的远!!!!”,曾经有一个区政府,为了支持“招商引资”【谁知道真实目的是什么】建了一个新的区政府办公楼,还没等入驻,新区的“招商”基本完成了【主要是地卖光了】,又发布信息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建办公楼【因为该区没有地了,要开始大面旧城改造】。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所有的规划,每一个规划后面都是因为有大片的土地,每一次规划之后,土地的价格都会迅速上涨。
第二,通过不断地“规划”,刺激市民的神经,帮助开发商们“拉客户”,规划部门实际上已经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之一。当然这期间也有发展商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断为政府献计献策的努力。例如,前些年李沧区东李村还是一片违法房的时候,政府将地块拍卖之后,政府开始大肆宣传要打造青岛最大的中央生活区【这在青岛当时还算是一个新的概念】,并公开宣称周边的房价将达到6000元以上【当时房价应该还不到4000】,其他的实例我们也不便于一一列举。
第三,很多规划的内容在“公示”期后,很少能够从公共资源中查阅到,当然我们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因为以后要经常“变”一下?但是这种涉及到民众长期利益的内容,我想公开不应该是一个形式,应该是全面的、全方位的、长期的公开,而且应该长期严格执行这种计划。我从来没有见过青岛市沿海一下的规划(这种规划应该是10多年前就完成的),但是现在看来估计跟原来规划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至少应该没有这么多的高层建筑。
第四,规划近视,既然是长期的计划,我想每一个规划考虑的应该是10年、20年,甚至三五十年之后的事情,至少要保持这段时间内的可行性。然而我们的规划有多少能考虑到这么久呢?事实是“继承以往的规划似乎是无能的表现,而执行好像就成了弱智”,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江山代有领导出,各自折腾三五年”的现状。我们从近几年那么多“短命建筑、短命道路”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规划实际上“很近视”,当然这种“近视”有“真近视”、“假近视”之分。
其实说白了,所有的阴谋的内容集中在“利益”上,一是地方政府利益,二是个人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