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2022-10-23 14:11:59)
标签:

北展后湖

动物园

紫竹院

广源闸

麦钟桥

分类: 国内旅游——主题记录专栏
  长河发源于玉泉山,逶迤向东南流至西直门外高梁桥,是皇家来往西郊诸园与皇宫大内的交通要道——这条将倚虹堂、五塔寺、紫竹院行宫、广源闸、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以及颐和园、玉泉山等京西历史人文名胜串联起来的皇家航道,成为连接京城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和休闲游览空间的纽带!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长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名字,辽代称“高梁河”,金代称“皂河”,元代称“金水河”,明代称“玉河”,清代始称“长河”——如今在地图上显示由南长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河)、北长河组成。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清代时,帝后御舟以颐和园昆明湖为中心,经北长河游历“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占用其部分河道,现只有玉东郊野公园“长河浮金”景点附近一小段在地图上标注北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所谓南长河是相对于北长河来说,从玉泉山到颐和园是北长河,高梁桥到麦钟桥叫作南长河,与京密引水渠(昆玉河)交汇后通向颐和园昆明湖,本博文将按自东南(高梁桥)至西北(颐和园南如意门绣漪桥)的顺序重点记录这一段长河的寻迹见闻!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南长河在清代是皇室贵族从城里去西郊园林重要水上通道,兴盛于光绪时期,两岸垂柳成荫,风光秀丽,建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慈禧太后就曾30多次于此经水路去颐和园,因而这条河道又被称作“慈禧水道”。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位于高梁桥西边长河北岸的倚虹堂——是清代的码头行宫,乾隆皇帝弘历为圣母皇太后六十大寿所建,光绪年间,这里是慈禧走皇家御用航道去颐和园登船前休憩的专用殿堂。如今“倚虹堂”早已不复存在,仅有些绿地中零散旧石块为倚虹堂码头遗存,御码头遗址还有再现当年慈禧水道辉煌胜景的浮雕和壁画,近期正在整修中!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现在,倚虹堂附近的河道周边按照历史记载,打造成杨柳依依、碧水潺潺的清幽景致,为游人营建了静心垂钓、悠闲散步良好环境!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从高梁桥西行的这段“长河寻幽”路程也就一公里左右,即是北展后湖河闸——水务部门设立的石碑标识显示东向为转河0起点,向西是南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河闸西边就是北展后湖——坐落于北京展览馆北侧,西接动物园东墙,东至北展水闸左岸,首尾与南长河相连,水面面积24500平米,湖中有一处5000余平米的湖心岛(目前通往小岛的桥处于封闭状态),为城市核心区难得的绿色生态水域,这里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沿湖建有步道,是个闹中取静之地!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湖畔北侧滨河路在动物园东墙处无法继续沿河西行,需折回过小桥至北展后湖东南岸步道,随后走北展东侧路到西直门外大街右转绕过展览馆进入动物园正门继续探索!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刷老年卡人动物园后,一直奔东北方向行至长河边(上图3),从这里一直到园区西北门(上图2左上角)位置,长河处于动物园辖区内。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以动物园东墙处为起点沿河南岸西行至狮虎山附近有一座石桥(上图1:桥头矗立一巨大的老虎雕塑),桥东北角是“皇家御河观光游”的游船码头——乘船可以从动物园到颐和园,赏“长河观柳”盛景,感受皇家水路游览的雅致!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码头北面紧邻北京海洋馆,广场上的极地场景雕塑形象逼真,其中标有“向阳红10”的巨大科考船模型尤为醒目,赋予游客置身南极的无限遐想,园区利用船身设立的游船售票处更是很有创意——从北京动物园发船的线路有三条:动物园到紫竹院单程(60元),动物园到紫竹院往返(80元),动物园到颐和园(100元),发船时间是每天10:30-15:30,每班间隔半小时或1小时不定。有机会可以体验一下,换一个角度看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游船码头处,有一块牌子,写着“天坛看松,长河观柳,皇家御河,时空画卷”——作为吸引游客乘船感受皇家水道历史古韵的宣传语句,也是对长河这条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貌于一体古老河道的完美诠释!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自游船码头沿河西行,过了犀牛河马馆到鹰山附近的一座石桥处,河边道路就游客止步了,只能过桥向南绕行啦!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多年没有到动物园来了,借此机会看看动物——经过非洲动物区、长颈鹿馆后,从西北门出园区,这才又抵达长河边。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动物园西北门向东百米左右有一座跨河桥,游人在河两岸行走只能至此,再往前是园区的办公地,体现出乘游船的优势喽!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长河北岸与动物园西北门隔河相望的是真觉寺,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在全部用汉白玉建造,周身布满雕刻的高台上耸立着五座佛塔而又被形象地称为五塔寺。清乾隆时期,因五塔寺位于高梁桥至畅春园的御河沿岸,曾两次对其大加修缮,此后,五塔寺不仅是京西延诵番经者云集之地,还成为乾隆为崇庆皇太后祝寿的八个重要地点之一。(五塔寺有关详情曾写美篇记述)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从五塔寺向西500米就是繁忙的中关村南大街,这段河道去年新整修过,三座小桥横跨长河之上,两岸杨柳依依,阶梯式岸堤绿意盎然,行走其间,很是惬意!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中关村南大街上横跨南长河上的这座白色花岗岩石桥就是白石桥——始建于元代,得名于横跨古高梁河上的白石闸,如今古桥早已不复存在,越建越宽的路桥则一直保留着白石桥栏,路名由白石桥路——白颐路——中关村南大街逐渐演变,但桥的名称始终没变!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过白石桥继续往西,河北岸道路在地铁国图站旁边处封闭无法通过,南岸属于紫竹院公园内地界,为继续沿河而行,要从紫竹院东门入园绕行——上图1中河北岸看到的公园内上图3的小桥,虽然近在咫尺,却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才达!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穿行紫竹院公园的南长河两岸林木茂盛,遮天蔽日,还有园林特色的亭台廊桥点缀,很享受如此清幽宜人的环境!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沿紫竹院公园内南长河走到最西端是紫御湾码头——在皇家御用码头基础上建设的游船码头(皇家御河游),这里专门设置了船闸以调节公园湖系与航道的水路通畅,感觉比动物园的码头要气派很多噢!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过了紫御湾码头,游客沿河向西又是只有水路(乘游船)可通行,步行要向南绕行园区中心大湖的北岸出公园西门,走到广源闸路再向北,才到达南长河边,看到河道上运行的游船!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位于紫御湾码头西侧这座横跨南长河上的桥可谓赫赫有名,它就是广源闸桥——建于元代至元(1264-1295年)年间,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中的一座重要水闸,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号称“运河第一闸”,闸桥用花岗岩石垒砌,现保留下来的应是清朝重修的建筑。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广源闸桥是目前长河上保存最完好的桥闸,但闸宽与北京市总体规划的长河宽度相去甚远,也难以满足泄洪和通航的要求,经文物与水利部门共同研究、反复协商后,最终确定在南部扩建一个闸孔,而使广源闸桥北部得以全部保留,尤其是闸墙两端镶嵌着汉白玉石雕兽头两个,首昂目瞪,前爪隆起,栩栩如生。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从广源闸向西直到昆玉河的河道两侧正在实施环境整治改造(上图3),完全封闭起来无法临河而行,沿河边的万寿寺路向西走500米左右即到达西三环旁边的万寿寺——这座400多年的古刹,曾是皇家御用的寺院,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又有京西小故宫之称。这座寺庙在2017年的时候闭馆,进行历时5年的大规模修缮,据资料显示,于今年9月16日对外开放(上图2照片为9月2日拍摄),日后一定要专程去看看!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由万寿寺路向西穿过西三环路,南长河两岸道路名曰“半壁街”,虽然河道周边设有围栏无法观赏水景,但路边的南长河公园弥补了缺憾啦!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南长河公园位于西三环与蓝靛厂南路之间,分布在长河南北两岸,是北京市第十二批精品公园之一。公园呈狭长分布,总长约1500米,包含知源堂、曲苑听香、柳岸春荫、水林间、知语轩、水音深处等11个主要景点。还设有一条长达3.5公里的健康步道,呈“之”字形贯通长河南北两岸,平整的步道中间是砖面,两边铺有小碎石,每走一段路就能欣赏到运用绿树、花朵、雕塑以及颇具韵味的文字相结合打造的景观。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公园秉承“以绿为本,以史为脉,以水为先,滨河两岸景观空间一体化”的理念,结合南长河相关的历史,皇家、士大夫及平民文化,形成南岸“人文走廊”,北岸“健康走廊”的“一河两带”空间格局。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南长河半壁街这段河道上最有故事的地方当属麦钟桥——麦钟桥原称麦庄桥,始建于明朝,桥得名于当地的麦庄。清代,成为皇家御用的南长河更是对麦庄桥给予高度重视,清高宗弘历曾亲笔撰写了《麦庄桥记》,称麦庄桥“为城外适中之地”(见下图3),并作有《御制麦庄桥诗》(见上图)。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新中国成立后麦庄桥演变为麦钟桥之名,源自当地流传着关于埋钟的传说——麦庄桥距离万寿寺很近,而万寿寺中明代时曾于钟楼内悬挂永乐大钟。明初在西山铸了两口大钟,铸好后本打算用牛皮筏在长河顺流而下运到城里的寺庙,没想到大钟漂过蓝靛厂后,撞在岸边的石头上,大钟随即沉至水底,经后来奋力打捞,只有一只大钟捞上来放置万寿寺,另一只大钟却在淤泥里越陷越深......,于是,人们在沉钟的地方修了一座木桥,将它命名为“埋钟桥”,叫白了就成麦钟桥了。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由此得知,麦庄桥与白石桥、高粱桥年代相仿,已有700年的历史。现今麦庄桥早已无存,1966年在麦钟桥村西侧近长河与京密引水渠交汇之处建造了“新麦钟桥”,桥长51米,宽3.5米,为混凝土梁式桥,1998年北京治理京城水系疏浚长河时,加固重修成一座仿古赵州桥式的双曲拱桥,还发现了麦钟桥的遗址(因被封在整修河道范围内,没有拍照)。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麦钟桥西边就是南长河公园最西端,紧邻蓝靛厂南路,路西即是昆玉河,公园出口处南边有一过街桥直通河西岸,站在桥上北望,可清楚地看到南长河与昆玉河交汇口处(上图3)。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上面三张图片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长河与昆玉河交汇场景——图1:南长河北岸向西方向,可见蓝靛厂南路跨河桥以及昆玉河西侧岸堤;图2:昆玉河西岸东望,开往南长河紫御湾方向的游船;图3:昆玉河东岸北看,三岔河口的最佳展示图景尽现眼前!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长河与昆玉河交汇处曾设有游船码头——长河湾码头,现在看到的景象似乎是废弃多年了,不知何故!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昆玉河是京密引水渠下游从颐和园昆明湖通到玉渊潭八一湖的水道,长约10公里,将从长春桥到颐和园这段曾属于长河的河道纳入其中,徜徉河畔,感觉与前面走过的南长河有很大区别——河面明显宽阔许多,河道两侧植被茂密,树影铺地,让古老的河道焕发出现代都市活力!
寻迹京城水系(三)——长河
  长河——具有700余年的历史皇家御河,是京城水系中唯一一条印染皇家色彩的河道,走一遍这条积淀了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河道,了解发生其周边的有趣故事,仿佛触摸到那伴随古老京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