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译诗:狄金森: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2018-12-13 07:45:54)
标签:

狄金森

美国文学

诗歌翻译

英语诗歌

把我还给死亡

分类: 六树堂文集译文译诗

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So Give Me Back to Death  

 

艾米丽·狄金森原作

(Emily Dickinson, 1830 – 1886)

 

徐家祯译



译诗:狄金森: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狄金森故居夜景

 

So give me back to Death —
The Death I never feared
Except that it deprived of thee —
And now, by Life deprived,
In my own Grave I breathe
And estimate its size —
Its size is all that Hell can guess —
And all that Heaven was —

 


译诗:狄金森: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狄金森墓


 

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

对于死,我从不肤粟股栗,

只是,我与你已被分开 ——

现在,是生,将我们隔离;

在我自己的坟墓里呼吸,

我估量着它的面积 ——

等于地狱能够猜测的大小,

再加天堂一切事物的总体。

 

 

                     20181127

                     译于澳大利亚刻来佛寺新红叶山庄

 


译诗:狄金森: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狄金森故居

 

* 艾米丽·狄金森,美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女诗人之一。生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在写诗。去世之后,她妹妹才找到她的诗篇,并开始整理出版。

1884年春天,狄金森第一次昏倒,以后身体状况就每下愈况。18844月,医生诊断狄金森得了肾炎。以后两年中,狄金森几乎没有起过床,也没有写过诗。1885年冬天,狄金森拒绝再接受更多的检查和治疗。她日益虚弱,经常就是背靠着枕头,躺在床上。她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写了最后一首诗:《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1886年五月初,狄金森预感到死亡可能快要来临。她给她的两个表妹,露易丝和范妮Louise and Fanny Norcross)写了一张便条,只有一句话:“小表妹们,我已蒙召归主,艾米丽。”(“Little Cousins, Called Back, Emily”513日,狄金森告诉她妹妹拉维尼亚(Lavinia)她这天特别难受。后来,就开始呼吸困难了。到了傍晚,狄金森进入昏迷状态。家庭成员在狄金森的床边做了六小时的祈祷,直到1886515日傍晚,狄金森才去世。

     狄金森的家属按照她生前遗言,在家里给她穿上白色的衣服,放进白色的棺材,然后才送到图书馆去举行葬礼。狄金森的葬礼规模很小,只允许极少数生前与诗人关系密切的亲友瞻仰她的仪容。狄金森的棺材葬在当地一个叫“西街公墓”(West Street Cemetery in Amherst)的墓地里,与她父母的坟墓毗邻。在墓碑上刻的就是她给表妹们写的那句话:“已蒙召归主”。

    所以,《那么,把我还给死亡》,很可能就是狄金森的最后一首诗了,写于她去世前半年。

     这首诗仅一段,8行,但是我觉得有的句子很不容易理解。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译本,我觉得诗中的有些句子被他们误解了,比如:

     诗的头四句

 

So give me back to Death —

The Death I never feared

Except that it deprived of thee —

And now, by Life deprived,”

      

     有位叫“汤安”的译者把这四句译为:

  

那么将我还给死亡——
那是我从不惧怕的地方
除了担忧会失去你——

而现在,生命就要离去”

     头上两句的解释没有问题,后面两句我觉得就很不妥,因为,他没有注意第三句deprive(分开、分离)这个词用的是过去式动词;而且,第四句,在deprived前面还有by Life。要是译为“生命就要离去”,那么为什么“离去”是过去式,而且为什么还在“生命”前加了介词by呢?

     我的理解是:狄金森认为她本来就是属于死亡的,所以第一句就说“把我还给死亡”。既然她属于死亡,还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吗?第三句的“except that”,不一定就只能解释做“除了…… 之外”,还可以有“只是”的意思。这个意思放在这里就讲得通了:只是我与死亡已被隔离 —— 这个“隔离”就应该是过去式了。那么,被什么所隔离的呢?第四句补充说:现在,就是被生(命)所隔离了 —— 因为还活着,所以暂时才不能回到死亡。因此,全句的意思是:诗人认为她本来属于死亡,当然不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感;而现在之所以不能归于死亡,就是因为被“生”所隔离了。但是,现在,她已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所以,她就可以回归死亡了。我的这个解释是否更合语法,更通情理?

     此诗的最后四句我也有疑问,而且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提供出来供大家讨论。这四句原诗是:

 

“In my own Grave I breathe
And estimate its size —
Its size is all that Hell can guess —
And all that Heaven was —”

 

     我们也以汤安的译句为例来讨论:

  

 

“我会在自己的坟墓里呼吸

  我会测算我那墓室——
  它拥有整个地狱的空间——
  外加上一整个的天堂”

         

汤安的理解并没错,只是他把我有疑问的几个地方含糊过去了,没有译出,比如,倒数第二句,在写“整个地狱的空间”时,原诗用了“Hell can guess”(“地狱能够猜测”)。为什么地狱“能猜测”,而且动词时态用的是现在式?而写到“整个天堂”,诗人没有用“猜测”,而是用了肯定的“是”动词,而且用了过去式的动词“was”,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天堂与地狱有区别对待?

我只能猜想:死者在坟墓里“估量着它的面积”大概就像征着死后自我估计一下生前所作所为的“善”和“恶”的比例。诗人自认为生前并未作恶多端,所以,“地狱”这部分是能够充其量作出估计的;诗人也自认为生前恭敬虔诚,笃信上帝,所以一定可以得到“天堂”拥有的一切吧。

因为我的疑问没有解决,但也不愿把原诗中我不清楚的地方含糊过去,所以,我只能直译。照例,好的翻译是应该经过译者的咀嚼和消化才喂给读者的,现在,很抱歉,只能让读者跟我一样先生吞活剥一下了!

看来,即使只有八句的短诗,理解起来往往也会疑窦丛生呢!

原诗双句押韵。译诗也双句押韵,全诗押 [i] 韵。

 


译诗:狄金森:那么,把我还给死亡

狄金森铜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