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2013-08-08 08:14:56)
标签:
人格障碍文化 |
分类: 治理生活完善自己 |
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人格障碍三要素(ICD-10指出)
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
1、反社会人格障碍
2、偏执性人格障碍
3、分裂样人格障碍
4、强迫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人格障碍
6、冲动型人格障碍
7、依赖型人格障碍
8、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一宁心理注:
改善人格障碍确有难度。我们都需要正视,不放弃努力,也不埋怨自己和他人。
人格障碍与自身素质有关系,也与成长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继续呆在熟悉的环境里,让当事人如温水青蛙,无力动弹。像修心养正班这样的禅修,有良师益友,环境积极、正面、全新、智慧、如汩汩清流,可净化心灵,能自愿经常参加,认真实践,能强有力地改善人格。
然而,人贵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是改变的开始。大多数人格障碍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此不会寻求改变,只有特别异常时,才会被亲友强制带到相关医院或心理咨询室,实际上,强制,很难有什么成效。
改善人格,需要当事人将此看的像学习工作一样重要,才可能有成效。没有决心,懒懒散散,一定没效。
人格障碍,是老年痛苦的因,主动改变苦,被动改变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