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粥心情
(2006-12-25 22:22:47)
我从来不相信有包治百病的药或医疗器械,但我绝对相信饕餮能治百病。不是心灵鸡汤在按摩我们的情绪,而是颓废的情绪需要喝鸡汤才比较好缓解。
可我的信仰前些日子被打碎了,我得了一种美食无法挽救的病——胃炎。在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呕吐与一个月喝白粥、梆子面粥、红米粥、鸡蛋粥的抚慰下,我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没有美食的坏心情与狂吃以后的好感觉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喝粥后的粥心情。
粥心情让人很小农,极易满足。胃在疼痛的时候,既有拉弓的紧胀感,又有射箭的针刺感,而有了稀粥,一切就会变得混沌、迷糊、一团和气,不想痛哭,也没劲大笑,整个身心沉浸在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静谧中。觉得自己像个归隐深林的居仕,可以把韬光养晦、宁静致远、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好词安在自己身上。
我发现,肠胃道消化系统,绝不仅是乐观主义的提倡者,更加是痛苦悲壮的旁观者与经历者。在我粥天粥地一团糊涂的时候,邀约饭局的电话好像特别多,一会满月酒,一时是水煮鱼,昨天是必胜客,今天又有约稿宴,好像我近年来错过的聚会都在这几天要补齐似的。想想拒绝的滋味,过去是拒绝麻烦,现在是拒绝我美食主义的信仰。所有的急切和乐趣,在一个“养”字里,化作混沌一片,生成以退为进的浩然正气。
看着别人胡吃海塞,而自己却得清心寡欲,舌尖淡出鸟来,我只有顾影自怜,好好心疼这条消化通道。你想啊,饮恨、衔愁、吃亏、断肠、含垢忍辱、囫囵吞枣、咽下一口恶气、哑巴吃黄莲……哪个不是悲惨得掉渣的词?从词语生成的角度,为什么古人会让嘴来吃苦,食道来运苦,肠胃来消化苦呢?我想,一定是消化系统自古就相当脆弱敏感,伤心是形而上的,而吃亏才是实打实的。从物质到精神,消化系统一向是与心情纠纠缠缠到天涯的。可它的苦,却被我们遗忘了。因此智慧的古人要在这些字里行间不断地提醒,他们既然知道刻骨铭心不怎么管用,就聪明地揉和在言词里,让你自己去捉摸。
而能让敏感的肠胃迷糊宽容的良药就只有稀粥了。
经验告诉我,那些红透半边天的生鱼粥、皮蛋瘦肉粥、八宝粥、牛肉粥全是些中庸后的产物,在养的时候,来点滋味因此而甚是勾人,其实就是一种迷魂汤。顺顺溜溜到胃中,然后,瘦肉、花生、鱼肉高蛋白,变成小刀,在胃里画来画去,没有一定坚强的保护,人在餐后是很难感觉舒服的。
真正显出英雄本色,救胃止痛的就只有白粥一种。对于这白茫茫一片,我就只有以无奈与依赖相对了。心里,有一幅图画:我就像一只小船,载着许多对麻辣的思念、对冰激凌的牵挂,对烧烤的辗转反侧,漫无目的地漂荡在粥面上。这惨白惨白的温吞温吞的烦恼“多恼河”呀!我手搭凉棚眺望彼岸,而那里,却是别人的觥筹交错、大嚼大咽。
这只馋老虎在粥笼子里关过一月,已经是低吟暗啸,磨爪蹭牙,时刻准备大病痊愈,添酒回灯重开宴了。
现在,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正要大开杀戒,暴撮十顿,把失去的损失补回来!
此时此刻,我无比激动,竟想起了在一个小饭馆门口的一副对联:天不管地不管饭馆酒馆;笑也罢哭也罢吃吧喝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