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方法简说:观察法

(2009-08-29 20:48:47)
标签:

教育研究

方法

观察法

概要

教育

分类: 工作掠影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实地研究的方法,是一种侧重于定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课题研究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有几所学校申报的课题是“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在开展研究时就要采用观察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行为进行观察。

 一、观察的类型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观察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我们也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1.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

 所谓局外观察,也叫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处在观察对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观察对象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观察他们。比如,我们想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于是带着这种研究目的去他人的课堂上听课,认真记录每次提问的情况,就是一种局外观察。

 所谓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观察对象的活动情境之中,在实际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比如,教师一边在课堂上讲课,一边带着研究目的去观察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后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2.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所谓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结构观察通常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是固定的。结构观察目前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中还非常缺乏,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

 所谓无结构观察,是指没有统一的观察内容,没有固定不变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观察。无结构观察一般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无结构观察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

 观察还有其他分类,这里不一一介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教育现象稍纵即逝,我们在观察时有时仅凭眼睛和耳朵等感官,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因此需要借助录音、摄像、照相等辅助设备来帮助观察。

 二、观察法的操作步骤

 在教育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明确观察目的。就是事先要明确在观察中了解什么情况,收集哪些材料。

 2.选定观察对象。教育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有时是个人或团体,有时是事件或现象,有时是实物或环境。观察对象应当具有典型性,必须与研究的问题相吻合,必须与研究的目的相吻合。

 3.制订观察计划。观察之前,要对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次数、观察密度作出明确安排。

 4.实施观察并记录。实施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保证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不要干扰观察对象),要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紧要的因素,要善于抓住观察现象的起因,要密切注意在观察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引起的反应,应当着重注意一贯性的东西,但也不要忽略偶然的或例外的东西。实施观察时,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的方法主要有:①评等法。即研究者对所观察的对象评定等级。比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某项活动是否喜欢,可以事先印好表格,设计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有点喜欢、很喜欢这些等级,观察时在对应的空格里画圈。②记录出现频率法。研究者将要观察的项目事先打印在纸上,观察时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相应的空格里打钩。③文字记录法。观察时,在现场用文字快速记录,也可以借助录音、摄像设备先将观察到的情况录下来,回去后再转记到笔记本上。

 5.整理观察记录。观察结束后,要尽快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以免时间久了因记忆模糊而造成资料混乱。

 6.分析观察资料。对于观察获得的资料,要分门别类,认真分析,归纳出结论。以结构观察方式获得的资料,一般要做定量分析;以无结构方式获得的资料,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

 7.撰写观察报告。在对观察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论证,最终写成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观察法往往存在样本较少的缺陷,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观察对象,一般需要追踪观察。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例子: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研究道德教育问题,仔细观察和研究“差生”和“调皮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曾先后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的过程。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第一个孩子一鸣出生时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文字记载和摄影,连续追踪观察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于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指研究》一书。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的研究精神和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博主相关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c288b0100ckj1.html

     (课题研究必须注重研究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