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83年10月12日的夜

(2023-04-27 22:34:05)

    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这个夜晚,看似只是普通岁月的一个并不起眼也并不特别的夜晚。

   那夜,初秋时节,天气初凉,夜凉如水。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兴许也就翻了一页日历就这样过去了。

但有的人在这一晚的经历,注定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永恒。

这个人就是苏轼苏东坡。

其实,在苏轼本人的意识中,那晚只是觉得景色可嘉有些孤独而已,于是找到也是初到黄州的好友,来一次闲庭信步,或许夜色微凉,俩人也没散步多久,但心情故事却让这样一个夜晚为天下所铭记。

这一天,距离苏轼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字狱的打击后被贬谪到边远的黄州有四年的时间了。

相信在那场名为乌台诗案的冲击下,以往生活顺风顺水的苏大学士是惊慌失措措手不及的。

年少成名的他和父亲与弟弟一道出川中举天下闻名,并行走于皇帝周围,可以有着很多的机会得以实现人生抱负,那样的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真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

可是明天和意外却在不经意中突兀而来。

这一场无妄之灾浇灭了学士大人心中的梦想,至少清醒了许多,从云端降到了红尘,苏学士再也不是神,甚至连人的机会差点都没有做成,整日的惶恐中终于在好友的呼吁和神宗皇帝的怜悯下,把这些迁延了数月之久的案子给写了谳,那就死罪能免,但活罪不饶,发配到黄州任了个团练副使的闲差,给点俸禄让他得以生活下去,但也不让他有签署文件的机会,等于是国家把他当作宠物般的养了起来,却又不让他干事。

带着这样的皇恩浩荡法外开恩的恩宠苏轼戴罪来到在他的履历中从没有过的黄州。

在无望与孤独中恓恓惶惶地度过地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间,无所事事的生活虽是无聊,但倒也修炼了学士的心性,让他的心态从起初的着急麻慌终于理清了思路,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参透了,这样,苏学士反而适应了这种无所作为的生活,只要没有死,思想还总能活跃着。这叫随遇而安。

好在,这年间,他的好友张怀民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和相同的结果来到了黄州。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苏学士和张怀民彼此心有惜惜,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这种心情让遭受不测境遇的二人的心也走得更近了。

有些人生的际遇看似偶然,但想想随着人生经历的前行,该发生的故事总该发生,今天不会明天总会。

所以来到黄州,张怀民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地方能见老友,而苏轼也是同样的心情,遇到好友的欣喜,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共处快慰平生。

这样在1083年10月12日的这个夜里,两位同病相怜的人进行了一场夜游。

这次夜游发生在当地的承天寺里,也是张怀民所居住的地方。

相信苏轼也住得不远,白天的相处,让学士觉得意犹未尽,夜间时分,仍然是余兴未消,那个时候,还没有抖音让他们消磨时间,可又一时半会儿难以入眠,索性起床散步。

而张怀民此时也是同样的心境,于是同样感到孤独的两人就这样一拍即合,兴趣盎然了到了院子里。

那一晚,夜色清凉月华如洗。初秋的季候也正是将凉未凉尚没有寒意之时,两位远离京城的落魄文人,在这不大的庭院里漫步闲庭,此时,月色旖旎树影婆娑,清凉的月色照料在院内的地面上,居然映照得尤如水色倒映澄澈空明,那随风舞动的树枝仿佛是水中的水草般轻轻地摆动,此时的境界让散步的两人似乎进入了澄澈净明的空灵世界。

这样的境界是无声的,是沉寂的,连风儿也仿佛识趣地不要打扰。

因为在学士的心里,此时最好的状态就像老僧入定般进入眼观鼻鼻观心地抱元守一的禅定之中。

他不用再去纠葛于凡尘俗世的人事算计,也不用为难以用事实现理想而苦恼。既然人生让他进入了这场看不见边际的旅行,漫长而不看到尽头,那就好好地修心养性,穷则独善其身,对生活的原来的欲望现在看来就把他当作奢望,淘尽那些俗世的烦恼,看到生活的真谛。以往当红时候所未能看到的生活本来的面貌,现在因为闲而真切地体会和感受了。尽管这是自己所没有想到也从来也未曾经历的真实,但来到了眼前,无人拒绝也就实实在在地接受。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的烦恼大多是出于烦恼的人没有认清烦恼的面目,就像他自己在《超然台记》中曾经说过的那样“物非有大小也,自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不大者也”,佛家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果总是溺于既往摧折打击之中,他永远也不要想从悲催的命运中走出来。

所以不平与悲叹都是无法救赎的办法。

苏学士已经从这场打击中走了出来,他也自有王维所讲的“安禅制毒龙”的办法,那就是将人间的那些不平都看作云淡风轻的往事,尽快地把自己救赎出来,就像一个寓言里所讲的老少二和尚过河的故事一样,说得老和尚看到无法过河的姑娘二话不说将她抱过河去,过河很久,小和尚才问了老和尚出家人六根清净何以接近女色,老和尚答道那是因为我在心中早已放下,而你却在心中还在抱着。所以只有心中放下执念,便是一身轻松。让别人于无从诋毁中在风中凌乱,而自己却已抖抖一身的风尘轻快前行了。

这一夜的苏学士,看到绰约风姿里的树影,心里荡涤下去许多的心灵的尘埃,夜风清凉,心境也是清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