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3-04-09 21:23:35)

    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从贬谪的黄州团练副使之任调任到汝州团练副使一职,虽说没有职务升迁,但生命中最为困窘的时候终于过去,再加之这时候他的长子苏迈也走马上任饶州德兴县任县尉在自己迁任的途中,他顺便将儿子也送至任所,此时命运转机的时候终于来临,苏轼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一路前行,也顺道游览了途中的胜景如石钟山等处,写下以饶有兴味的《石钟山记》等文章,这一时刻可以说和唐朝的孟郊所写的那首中举诗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历经乌台诗案的打击,那些没有打倒他的磨难,都成了砥砺他性格中坚强成分的因子,回头笑看磨难,劫后余生的感叹,让性格不再轻狂的苏轼也已不再失意于过往,不再得意于当下,波澜不兴渐已成他成熟人性的主要成分。

就在这一年,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前往汝州任所的途中,他有机会和好友刘倩叔有机会游览了泗州(今江苏盱眙)的南山,所看所想,在他的笔下凝结成了一首小词《浣溪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十二月份的轻寒天气,丝毫没有打消苏轼的轻快心情,在他眼里,此时的气候和景色都已成为内心心境的写照之物。此时的清晨,雨是细密的,寒风是诗意地斜吹来,吹拂在面上身前,虽有微微的寒意,但阻挡不住作者的兴致。烟柳轻淡扶无情之物却也有了几分风含情水含笑的意味在内,这些外在的意象看在眼里却映照在内心,远离了俗世的羁绊,心境上的轻松,让他眼里的景致也有了几分轻快,以前罗织的罪名固然也没有远去,但经历过这场人生风雨洗礼的诗人,终于从中走了出来,彼时的心境自是今非昔比,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是此时最好的写照。

他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这些充满哲理的问候让苏轼对自己的今生往世已是了然于胸,所以在南山之上,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洛水时,也已不像在赤壁时慨叹人生无常,为欢几何了,洛水迷茫,但命运已定,参透了人生玄机的苏轼站在命运的转折点上,叹惋的不是河水的茫茫,而是透过这无尽的河水,流向人生的终极之乡,想想仍然站立着的自己,恍如前世今生再来一遍,叹惜道也不过如此。

入午时分朋友的款待,让苏轼又惊又喜。惊的是在这偏僻的一隅,友人仍然可以拿出自己喜爱的茶水招待自己,让身心有几分疲累的自己得以享受片刻的惬意。喜得是些许可口的小菜如蓼茸蒿笋在春盘里得是多么的淡雅,虽是粗糙的农家小菜,但其间美味却也有极品的味道,品尝之余,不由得道出人生至为清醒的感受“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时有幸来到泗州小地,得以和好友相会言欢,本就是幸甚至哉的快意之事。好友也极尽所能,给了远道而来的他以尽可能的款待。这让本就是极重感情的苏轼真切地感受友人的盛情和美意,茶之上,浮起的如雪花的茶沫,一缕香茗沁入心脾,给劳累的身体送上几分舒畅的香味。些微的时令鲜蔬依次摆放在精致的春盘里,不要说是品尝了,即使是眼力观之,也是一种极致的色彩享受。诗人本就不是一般的饕餮之客,更不是焚琴煮鹤的粗鄙之人,在他这样的大诗人眼里无事不可以入诗的修行,入得法眼,皆成文章。

这样的人生修行,不是经过一番深沉的历练,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来的。习惯了鲜衣美食的浸淫,享受肥马轻裘的快乐,猛然间看到这样乡下粗俗的茶饮和饭蔬,只会发出难以下咽的悲叹。

就像当初慈禧太后逃命八国联军的途中,一个小县令敬献的一碗小米粥,让这个习惯在宫中的锦衣玉食的老妇人居然吃得津津有味不顾他人。朱元璋在乞讨中所讨得的一碗青菜豆腐汤让当了皇帝的他曾经念念不忘。可是这些人时过境迁后,却再难尝出当初的味道。

苏轼也是经历过一番生死考验的人,他以文才名闻天下,却也以文才而遭人诋毁,在几个谏官的操作之下,摘取其诗词的几句话罗织成文,遂让其难以洗清罪名,从而进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几番流放下来,在杭州、密州、黄州等处来来往往的流放之中,磨灭了当初的意气风发,消磨了青春的血气方刚,曾经的少年已是华发早生,只落得多情笑我,一恍间,却已是天命之年。

这时的苏轼还能有什么追求,十几年的颠沛流离虽然得以处变不惊,却也在生存与顺应中,让他的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发挥,结识了很多同道之人,人生历练终于得到达到极致,生命的亮色渐次光明了起来。他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兴之所至挥之及来的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一路走来,从少年到青年到成熟的中年,身形渐趋稳重沉郁,眼神也更加坚毅,少年成熟了。

品味人生,何在于俗世人们眼中的美味佳肴,沉浸于觥筹交错声色犬马的酣畅,早已不是曾经的少年的最爱,人格的成熟,让剥离了尘世外衣的浮华回到本真的面孔,即使只是一点最为普通的田野菜蔬,是那样的清新恬淡,是消除了一切伪饰得最真切的自然。土到极点,也就是美到极点,作者口中的清欢,其实不也是看淡人生笑入红尘的人间清醒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何如归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