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存勖之死

(2023-03-02 21:36:11)

    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得真冤!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世英名会因几个唱戏的伶人犯上作乱死于非命。

本来,按照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李存勖也是接过了他爸唐末英豪晋王李克用的威名承继了香火,并进而担纲延续唐朝统治的重任,虽然这个唐并不是那个香头正主的唐,但好歹也是一笔难写的两个李字,更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

所以他爸在与后梁朱温竞逐王室正主的争斗中,过早离世。临终之际,交代给李存勖三件大事,要求他要灭梁销燕逐契丹。三件军国大事,能够慎重交代,不是一般人物,也接不过来重任。

所以能承接这个沉甸甸的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的必须是英雄人物,绝非市井小民。

而李存勖是当时唯一的也是堪当重任的人选,没有唯二之说。

李存勖此时的威名如同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李渊治下之时,只不过那时李世民称为秦王,还没有登基。以后的承继大统之后,也是开挂了人生,开启了我国统治盛世贞观之治,为华夏一统奠定了汉唐盛世的基础。

而李存勖在晋王治下时,也是如同李世民未登基之前,立下了赫赫战功,也积累下了无上的威望,所以李克用在辞世之时,才把接力棒交到他这个深孚众望的儿子手中。

其标志便是三支箭,这不是普通的箭,三支箭代表了三份期望,代表了三个仇恨必须要去洗雪,代表了要对三个邦国和仇敌予以毫不留情的报复。

本已是唐朝的一方豪强势力官领晋州刺史的他,此后沿袭父亲之职号续答晋王,一朝当政,他开始大展宏图,此时的中原大地,最有实力者唯其莫属,叱咤风云,扫灭六合,从马革裹尸当成小事一桩。所以此时说他有资格承继晋王大业,是因为他有这个智勇双全的实力,他的战斗值称得上爆表,简直是宇宙第一神人。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父王所交付三枝复仇之箭报了三家之仇,用绳子绑缚了燕王父子,把梁王君臣的脑袋割下来封装在匣子里祭奠先王,契丹或许幸运逃脱了惩罚,但李存勖也算报了这个世仇。

到此,李存勖的威名如日中天。

还不够,李存勖是要复兴唐朝的基业,于是他登基做了皇帝,始称为后唐庄宗,也算是接续了正统。

如果说打天下难,管天下更不易,用一句老套的话“其兴也勃也”,后一句话“其亡也忽也”,这话说来容易,但其间可是有着腥风血雨发生。

马上皇帝的基业要想维持长久是很难的事,多少得要励精图治付出艰辛的努力。

而李存勖却没有吸取教训,他的后唐维持也不过三年时间一千多天就灰飞困灭了。

最为离奇的是灭亡得那么出其不意,而且是外无强敌的情况下,而且对手不过是几个不起眼的平常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戏子。灭了庄宗的地方还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宫闱之内。

一世历经多少沙场征战的英雄李存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被几个伶人包围在宫殿之内,此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于寻常根本不入法眼的戏子手里。估计此时,李存勖恨不得亲手抓过几个小人来质问他们何以敢弑杀圣上。

但没人会给他这个机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凡他要想维系马上征战取得的江山就该有一番圣明的作为。

但他非要作死。

登基之后,沉湎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前期的英明神武变成后来的昏庸狂乱,在位仅仅三年死于兴教门之变英年正值年四十二岁

请注意,诸多作死的罪状之中,重用伶人之错,是一个主要缘由。

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们更是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谋求富贵。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在这些伶人中,为害最深的是景进。李存勖以景进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宫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单独询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

而杀死李存勖的罪魁祸首的就有景进,他把乐器放在李存勖的尸体上纵火焚烧,罪大恶极。

     而这些仅仅是其作死摧毁整个新基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但人要作死,有这样一个倒行逆施其实也足以够了。

那些伶人们在他的面前,可以游戏朝政祸乱朝纲为害一时,后唐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而李存勖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也身死国灭。

其亡也忽也。何故?欧阳修在他的《伶官传序》中总结为忧劳兴国,逸豫可亡身”,李存勖之死,正应了这个历史宿命论,如果他泉下有知,也该流着眼泪摇头叹息,咋不早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该哭的也并不是只有他一个李存勖,许多亡国之君的原因其实都是一样,就像那句话讲的“幸福的家庭是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用在这些国君身上的教训也是形异实同。当宋之时,靖康之耻的徽钦二帝不也是如此吗?宋徽宗的瘦金体名冠一时,可是又能怎样,于救国何用,北宋的灭亡来得如此之快,真令世人瞠目结舌。南唐的李煜也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也是早早作死了自己的江山。

何况还并非只有伶官作乱,欧阳修谆谆告诫道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如果李存勖们懂得统治天下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道理,他也不会身死国灭,而为天下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欧阳修的善辩
后一篇:新娘的难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