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征人怨》解

(2023-02-21 21:08:41)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柳中庸(?775),唐代诗人。名淡,中庸是其字,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叔。大历年间进士。有文名。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得从唐朝的国力变化写起。

唐朝从贞观盛世之后,历经武周乱唐,再到开元盛世,遭遇安史之乱的冲击,国运逐渐赶上衰微并从此一蹶不振。这一趋势去国家带来的变化是涉及各个方面,表现在文化上,那种盛唐的豪放之风也渐渐式微。表现在军事上,更是鲜有彼此意气风发的豪情。

特别是在边塞诗的写作上,从以往的为国戍边的奉献转而为吟咏守边之苦,从柳中庸的这一首诗可见一斑。

柳中庸是历经这一时代变迁的人物之一,既做过朝廷命官,也富在文名。这种经历,使得他可纵横于官场拥有经历而感受到征戍的实情,也可以用他的文笔来记录这段史实。

那么我们下面来看这首诗。

首先,从诗名开始。《征人怨》,写作的对象是以守边戍卫为对象的。所以内容自然是表现这一方面的情景。

接下来,进入正题。

起首两句,破空而来,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与朝朝,讲的是时间概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见守边时间跨度之久,岁岁与朝朝,不知是个多长时间了,读到这儿,给人的感受是时间太久。

只是时间还不足以引起人的心境变化。引起变化是日积月累的一成不变,面对的总是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地点还是那个地点,生活还是那个生活。虽然金河和玉关,是唐朝时期的边远之地,但守卫边疆之需,使得这些血肉之躯们不得不远离家乡亲人来到荒凉的北国。但让人煎熬的总也是滞留于相同的地方不变的境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着返乡无望的未来,人的心情不产生变化也是不可能的。地点没有变化,生活朝夕的都是军营里挥之不去的老一套。

不是说产生的审美疲劳,就说是身体上不疲劳,但心理也已是疲惫不堪到了人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虽然关于征戍之苦在诗中没有笔墨进行表现,这也可理解为作为官员的作者写作时考虑到边塞将士的辛苦保留了些隐忍,不能过分渲染。但你也可以理解,这样写的用意,所谓点到为止不用写破。

而进入后两句,作者的眼界宕开,不是再着眼于时间和生活的狭小场景里了。如果再写下去,没准将话题写死写僵。于是话锋一转,投入到眼前浩大境界的抒写,你品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里先抑后扬的变化,或者可以感到有变化的音乐感,将感情抒发带入到了高潮,作者想到的三春白雪,看到的是万里黄河,这种眼界不管怎么说虽然国家经历动荡,但盛唐的气象仍是残存,虽然是气势上走了下坡路,可是仍然让人感受到这样的境界浩大。

正如前文讲到国运的下滑的变化,让时代气息也渐有转变。豪气渐少,衰气渐增,文人是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文风的变化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所以柳中庸写到了这里,没有将意韵继续按着昂扬的气势抒写下去,而是出现的新话锋。

这气象万千的三春白雪,最终是和离戍守不远的昭君之墓一样滞留塞外,昭君不归,守边之人同样也不得回归,只留下朝朝念想的亲人无法团圆。所谓青冢也就是昭君墓。昭君出塞终生未得返乡,一缕芳魂终留塞外,人死之后,精魂不散,掩埋之地,别处的青草犹有黄时,但昭君墓上的青草四季仍是绿色,也是让人蔚为奇观,也为昭君的命运倍加同情。多年前我曾经到过湖北秭归的昭君村,位于青山绿水之间,景色秀丽。可是昭君和亲远离家乡亲人后没法回来留下的终生遗憾确实令人感慨。想到这些长期守边的军人,今天也是同样的感受,不由得不感同身受让人同情。接下来的后一句也是加重了这种体会。黄河万里,却不见回乡之路,只是周而复始地环绕地环绕着眼前的黑山,让思念的苦楚化为一次次的失望,一声声的叹息。

作者写作这首诗,也是为守边将士的辛苦表示同情。但同时,虽然说是怨,但句句却不着“怨”字,所谓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怎只一个“”怨字可以了结。

 

想到这里,历朝历代描写征人之苦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但军人守边卫国的使命所在,又不得不在这种使命任务与思乡之情的矛盾纠结中忠于职守放在前面,所谓忠孝无法两全,话虽然说来有些高大上,但事实却也如此。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是解放初期,解放军前去新疆的边境巡逻,到达一个国民党时期的哨所时,里面的国民党士兵衣衫褴褛的尤如乞丐般大哭着迎接解放军官兵的到来,哭喊着“你们可来了”,这些形同弃儿的士兵不知内地的变化,但仍坚守着自己守卫国土的使命。所以征人也只是怨,却没说苦,意思大约也是这样,那就是“使命在肩”,油然而生出敬意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闺怨何解?
后一篇:欧公的小确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