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起:不改清阴待我归

(2023-02-15 17:48:55)

    作为大历十才子居首的钱起, 对于时人把他与郎士元齐名很是不屑。

他的自负,是因为他有自负的资本,所以有时候才有睥晲他人的傲气。不说为官能有多高位置,只说作为诗人,他的自负,当然得自于他对于自己的写诗成就也有些骄傲的本钱,是因为在他平生四百余首诗歌作品中,虽然精品力作,与李白杜甫王维不能比肩,但位列十才子之冠,又是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者,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骄傲一下倒也无妨。

就说说他的一首诗吧。《暮春归故山草堂》来赏析一番。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清阴待我归。

写作这首诗时,钱起之前曾经因故离开自己的家乡一段时间。不管是仕途还是游历,总之是与自己所曾居住过的旧地有一段时间的暌违了。

所以机缘驱使,他终于有个机会回到自己的旧居,心中还是十分欣喜的。

尽管回到这里的时候,但只要回到这里,作者有个欣喜也就够了。至于是什么时节,倒也无关紧要。先就说是暮春时节吧,有遗憾但也有所得。

看一下作者的情感波动。

暮春时节,回到所在旧居经过谷口,已是花谢之际。此时此地,春残总揽全局,见到的景象也是春残的销瑟之景,昔日春天里于花枝树叶间欢叫的黄莺儿也鸣叫渐稀,那婉转动听的声音在记忆里还会时时浮现。因为暮春,花落枝残,鸟儿有知,也难见踪影。或许如闺中少妇所言“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的烦恼再也不会有所感觉了。我们记忆中关于黄莺婉转动听的鸣叫总是春天里最为明丽的声音,不管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还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或者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还有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总是唤起早春时节绚烂浓烈景象的记忆。而今,钱起归来之际,却正值暮春时分,残春的景象让这种景象渐次消解,心中不免生发一种落寞的境地。

此时的景象从所听转到所见,所谓移步换景,诗人眼中所见正是暮春花残凋落的情景,那曾经盛放的辛夷花也是花期已尽,没有了往日的绽放的热闹的景象,杏花也是坠落如雨,只有些许的花瓣还在留存昔日的美丽。

由此,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在作者眼里最为代表性的景象映入眼帘,残春的情景已是道尽全部。

看到眼里,伤在心里,这也是人之常情,是谁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但如果,顺着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是一种伤春的情绪及至有顾影自怜,难免会让人心中轻快不起来。

正逡巡间,环顾着自己的故居草堂,新的发现照亮了钱起的眼前,因为这个新的发现,作者眼前一亮,自己的思想情绪也随之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那是什么?

居然在草堂地面向山前的窗户下,过去生长的几簇翠竹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枝繁叶茂绿意葱茏。古人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有了竹子的点缀,居处的境界不由得提升了新的层次。可以想见,钱起也是爱竹人士,只是没有明确的说出而已,但回到自己的故居,看到几簇翠竹仍然郁郁葱葱的生机盎然,钱起的内心是多么的欢愉,多么的明快。之前因为残春萧瑟景象的影响的心境陡然间转变了过来。要说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但有发现,便有改变。对于钱起也是这样的情景。

何必为消逝的景象而悲戚,就像《新鸳鸯蝴蝶梦》里所唱的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不可留者也无法不再去挽留,不如怜取眼前景象。只此一念,便是新生。往日不起眼的几簇竹子默默无闻生长繁茂,不为云起不为云落,尽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出自己的精彩,这也是生命的韧劲,这也是历经世事沧桑之后,对于生命的新的感悟,此时的钱起,内在的修为也是如同开了天眼一般,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此时此地,钱起的内心是感慨万分,也是充实自信的。就像同时代的韦应物在滁州西涧所发现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样的慧眼发现与钱起的感受与韦应物的感受是一样的,也是有共情的体会。韦应物看到的是幽草,而钱起看到的幽竹,同为幽,这感受对于心思细腻的诗人来讲,是异曲同工的体会。

因为几簇幽竹的发现,让钱起的心境发生了明快的变化,以往不曾关注的景象也在此让钱起有机会认真地关注到了,也发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感觉,那就是时势易变,物是人非,但不变的居然是自己故居的几簇翠竹始终一如既往不改初心的等待着主人的回归,你不欣喜都不可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钱起回归到自己的旧居,既是安生之处,何尝不是安心之所。能有前时故居之处,看到是未曾改变的翠竹在奉献着一缕清新阴凉痴情地等到了自己的归来,在外漂泊的游子,此时的心态也是满足激动。  

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故居就是自己休养生息的栖居之所,也是终老之地,此心安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