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非花是花

(2022-12-20 16:05:49)

    春天时节,杨柳飞絮之时,很多人被这恼人的飞絮所烦扰,所以生发出了埋怨的情感来。

这倒也是正常,其间引发的烦恼事儿可是很多,也不需要一一列明。

但在文人眼里,杨柳飞絮,却是吟咏的对象来源。

不说谢道韫那首“莫因柳絮因风起”,对于杨花,古人作为抒写的对象写作的更是繁多,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句;韩愈的《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句,如此等等。

在古人的诗句里,写到杨花,多赋予形象的比喻,来用作作者拟人的抒发对象,从而赋予主人公的主观思维,让漫天飞舞的杨花带上了主观色彩。

今天来说说苏轼的《水龙吟》,这是他和好友唱和写作的一首词,他用的是好友章质夫《杨花吟》的韵。

先来看词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唤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碎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者写的似花还似非花,是抓住了杨花的特性,你看那漫天飞舞,说是花它绝对不是,可要说不是吧,却又和花落缤纷没有二致,一时间也会纷纷扬扬。要说这杨花落英时节,也是从枝头飘落之时,寻常人看来,只是平添了几分遮住眼睛影响观感的烦恼而已,可是在诗人眼中来,却看不出一样的意境,赋予了若干情思在内了。

这就是与前面韩愈所说的完全相反,在韩愈眼中的杨花只是一片片飘飘洒洒的小东西,虽然被嗔怪是没有才思,但也是因为作者心中对于杨花的几分讨厌之意罢了。

而在苏轼的笔下,则赋予了杨花以寄托思念之情的信物来借以咏志托怀。

你看那飞舞的杨花,虽似无情却是有思,一任你怜惜还是不怜惜。随处飞舞,细思量,却是怀着几分思念之情,勾起了久违的情愫,怀远念人,总是不被忘怀,即便是在梦中,也被着实让人怨恨的黄莺儿的呼唤声打破这梦境。

或者可以将这种思念之意寄托于飞舞的杨花之上,嘱意于其可能在枝头保持一点长久,但只恨这恼人的春色,让这小精灵无法在枝头保持,你看那一场雨过,不由得吹落于池塘里面,空与浮萍一般飘于水面。满目的春色,却与这杨花一样,化作的尘土,无人寻觅,还有部分和流水流向远方杳无踪迹,只令有情人徒呼奈何。

令人惋惜的并不是这飘落的杨花,其实是在惋惜之余,留不住的是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杨花的飘去,那百般的思念也随之渐行渐远,而远方的恋人也随着这渐行渐远,化作影影绰绰只可在梦境才得相见的念想。这份深情,又有何人可以领会。

所以无从领会之中,却又多么地想将这会心意让远方的恋人可以知晓,相思之情,化作漫天飞舞的杨花,都是附上了思念者的眼泪,一点两点千万点,一时间泪眼迷离让人感慨。

杨花这个小小的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同的寄托,所谓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在苏轼眼里,因为抒写思念,而化作的有情之物,就像后人所讲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全在于作者的主观思维如何。

看似不起眼的物象,因为附会的作者的情思,而寄予了深切的嘱托,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方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不同的修为,造就了不同的观念,你所见者或非实际所见,你的境界决定了普通的物象具备的高度,所以花非花,但在所见为花的眼里,所见亦是花,你眼中的世界也就是你心中的世界,仔细品味,这杨花不也就是佛家所云的那些世界浮生天堂净土尘缘清静诸物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