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德行(21 缺乏同情心) 读书笔记(连载22)

(2006-12-11 15:49:52)
分类: 天“方”夜“谈”
  这个当然也是一时的现象,不是中国人永恒的气质。

“‘钱和粮’,是中国人椭圆形的一对圆心,民众的这个说话是环绕这2个中心在运转”

这真是说得太对了。按照马斯罗的理论,正好说明中国当时是多么地贫困。缺乏,极度地缺乏,饥饿、疾病象雾气一样笼罩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土地和人们的梦中。人性处在一种极其压抑的状态下,极端的心态自然就由此产生。这样,在水与火的两极,都是中国人活跃的地方,唯有中间的状态是最难获得的。在一切都极其缺乏的情况下,生命的价值低之又低;在整天面临死亡或者看见死亡之时,死亡也就无足畏惧了。

所以,书中揭示的现象都是过渡性的,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仅仅是因为太穷了,死亡太多了,受到的苦难太多了。

对残疾人的嘲笑态度也是正常的,甚至是同情心的表现:这是劫后余生的庆贺。想一想,都是残疾人的比例是多么地高,死亡率又是多么地高!

女人的地位是尴尬的。她们既然是泼出去的水,却又在泼出去之前一直占有、消耗这家庭里面少的可怜的生活资料,自然就是赔钱货了,怎么能够受欢迎呢?

说中国人不愿帮助别人,也好解释。大家担心帮助后的代价让自己无法承受:在自己穷的只剩下最后一把米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把无家可归的人带回家呢?何况,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引狼入室。 

幸好,古中国人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存在着,这个理想也是屡屡被证明了的:个人依旧是最伟大的,皇帝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