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德行(20 仁慈) 读书笔记(连载21)

(2006-12-11 15:48:57)
分类: 天“方”夜“谈”

本章标题用“仁慈”不太贴切,从行文中,应该翻译成“善行”更妥当。

在古中国,个人的“善行”是走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消灾,是为了和不明的力量做交易(比如鬼、神),并不是为了取得对现实中的人的效果。政府的福利是没有的,善行仅仅是为了平乱,怕乱子闹大了,与众怨交易。所以,仍然是一种形式。既不可能采取什么预见性的措施,又不打算达到救人救到底的目的,敷衍了事。

贪官借此发国难财也是很自然的。既然善行的目的是不出乱子,不要逼迫民众造反,而不需要考核(数量),不需要知道到底需要多少钱款,那么对上虚报、对下克扣就是必然了。这正如当今诸多建筑工程一样,以假、次充替总量,屡屡找到新建项目的由头,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扣。

善行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就真实的意义上,是要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古代,个人真的这么做了,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善人通过施舍一定的资源,具体地、有计划地解决比如灾民的饥饿问题,是不受皇帝欢迎的。除非捐给皇帝,通过皇帝在转给受灾的人。这样,让灾民知道是皇恩浩荡,而不是某个善人的行为。一旦是个人直接做了,万一灾民喊出“万岁”的感激语,岂不是白白让施恩者丢了脑袋?即使不丢脑袋,以后官府大兴土木的时候,勒索的对象就找到了:好啊,能给百姓捐赠收买人心,却对皇家事业鸡毛不拔?这样的由头,足以让所有有善心的人不敢善行了。

 人均有恻隐之心。在“家天下”这样的体制环境下,人们的善心被遏止了。所以,只好做些不着边际的、纯粹形式上的事情。就像怕文字狱,文人们只好做点训诂、咬文嚼字的事情一样。

 所以,中国人不是不讲善行,不是不做施舍,是在是不敢施舍。他们没有自己的权利,没有自己的安全,任何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都可能将他置之死地(官吏、税吏、流氓、泼皮)等等。即使是豪门,其实也是极其脆弱的,不想我们想像的那样,能够随意欺辱百姓,横行一方。那些有点资产的家庭,随时可能因为一个泼皮有点关系把他弄的倾家荡产,他哪里敢大张旗鼓地施善?这样的故事,水浒传里面很多,三言两拍里面很多,红楼梦里面也有。显然,善行的真正存在,依赖是法律制度的完善,依赖于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