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德行(18 知足常乐) 读书笔记(连载19)

(2006-12-11 15:46:57)
分类: 天“方”夜“谈”
知足常乐这个命题也是过渡型的。原因和前面几个一致。忍耐和知足常乐是同一个心理现象的并列属性:总资源获得渠道被控制,导致个人只能认命、出身不好,个人是无法改变的,除非生于乱世。那些不知足的,通过拼命也只能换得极其少量的东西,蛋其代价却很可怕,很可能被当作异己,当作叛逆,当作迂腐而被消灭,剩下的就是知足的人。

不知足而又能够存活的主要就是参加科举的人,这在那时是唯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故其代价也巨大,大量的人们因此而使家庭更加贫困,遂有凿壁取光、集萤取光等典故。读书是最消耗资源的。书籍、纸、砚、笔、墨、教书费用,减少了劳动的时间、交往的时间等等。一想起万民攒动、齐赴考场,老者须眉皆白,少者稚气为脱,目的只是为了改变命运,我们就不免为中国故人的生活状况心酸。他们是现实的人,是不知足的人,是与命运抗争的人,是具有伟大基因的人。 

进入21世纪,中国人不再是知足常乐的人了,因而快乐的成分减少了。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目标吸引着自己去奋斗、去思考、去挣扎,再也没有知足的时候了。可笑的是,这个时候竟然有一些人开始怀念了,怀念那些所谓的黄金时代、那些盛世、那些没有竞争的年代,怀念着缺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人不能荒谬到这种程度! 

竞争概念的缺乏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可思议的一面,我们的教育一直掩盖着社会现实,掩盖着这个社会是靠竞争的,任何人获得成功不是靠汗水,而是靠竞争技巧的。盲目对努力的强调而忽视了竞争的残酷性、现实性,导致人们只知道埋头苦学,而不是竞争对别人的影响力。由此,成年人一直缺乏对竞争的锻炼,所以,在进入社会中面临竞争时,显得张皇失措,显得恼羞成怒。大骂社会的黑暗,大骂社会的不公平,怒斥种种罪恶的存在,居然有各种不齿的手段和算计。其实,这些技巧、算计、黑暗本来就是社会维系的根本,是获得民主的必须的活动,是人类进步的核心。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过于圆滑,过于中正,居然不讲实话,不讲社会中的活动的本质,把一个个的知识分子弄成了迂腐。他们老以为有唯一准确的东西,什么都会有一个理想的结局,否则就是奸臣做怪,否则就是皇帝昏庸。不敢承认现实就是各种力量较量的动态的过程,这样较量才是天理。因此,手腕也好、不公平也好都是正当的行为,是智慧的体现。 

生活本来就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置身其中的战争,只不过是没有硝烟的,也不是你死我活的,而是基于一些物质、财富、名声、地位的得失。没有人要你的命,他只要你占有的资源而已。

正如明星能够吸引你的关注,他就成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