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方”夜“谈” |
中国人的耐心和坚韧都是历史的,是那个极度贫乏、匮乏时代的产物。满足生活基本生存的资源极其匮乏,只有忍耐,只有坚韧。而在稍有获得的希望时,便不惜一切代价去勤劳、去努力,每月不休息地工作,每天超负荷地工作,这样现象在南方的农民工身上依然体现着。
很显然,这种气质是痛苦、悲惨的,而不是值得炫耀的,是古代中国人的生命连动物都不如的真实写照。社会总体开发资源的渠道被控制住了,人们的勤劳就带来极少的价值。但是,有胜于无,哪怕一天的辛苦能够多带来一口饭,也很可能就多救活了一个生命。
就社会而言,任何计划、组织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被皇帝限制的,这样,官僚们也被限制住了,无法规划地方的福利,也没有资源去实施任何福利,周济灾民。那么,唯有请愿了,唯有造反了。
显然,古代中国人的这种气质是历史的,而不是现代的。在今天,人们更多的是不耐,更多的是躁动。虽然人口密度依然很大,但是,每个个体都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欲望,导致机会更多了,无论是消费的,还是收入的。这样,勤劳就增值了。农民工将不再会为1元钱工作一整天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劳动力将会飞速涨价。
甚至,忍耐和坚韧将变成是西方人的特点了。西方成熟的社会导致机会被局限了、固定了。
我们的知识分子千万不要炫耀古代中国人的这样气质,因为这种气质将很快变成它的反面:急躁和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