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吉利沃尔沃上市汽车 |
分类: 汽车评论 |
先建厂后上市,以吉利思维复兴沃尔沃
周丽君\汽车自修室主编
哪里建厂?要不要上市?
继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上述两问题,成当下新热点。
虽然人们对吉利能否成功复兴沃尔沃,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我们的多数观点,依旧是凌乱的,甚至是见风使舵的。如吉利高层和北京等地的领导有所接触,就认定吉利要在某地设厂了,或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的董事说了点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话,就认定吉利可能要将沃尔沃上市了。
或许在某地建厂或上市都有可能,但其间必然有先后顺序。如能掌握这个先后顺序,大体也能掌握吉利复兴沃尔沃的成功概率和进展节奏。
其实,在运作各个项目中,吉利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先建厂后上市,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形成良性的滚动发展模式。如第一批的北仑、上海、临海基地建立,经过几年运作后,被打包上市。第二批的湘潭等基地,也是如此。
笔者认为,国产沃尔沃部分,也极有可能遵循这条规律。
当李书福掏出27亿美金,诱导福特签字画押后,其中的18亿用作从福特手中赎回沃尔沃的赎金外,9亿用来运作新沃尔沃。在今后一两年内,沃尔沃的资金缺口不会太大,没必要急着上市筹资,即便想上市,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这期间形成盈利。
李书福的想法非常实践,那就是国产,通过在中国建厂,扩大产量,减低成本,同时扩大零部件出口,确保一两年内,实现沃尔沃盈利。甚至有媒体报道,李书福已经提前设计了一个五年规划。为控制成本,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中国采购比例每年将提高8%,5年后超过40%,以便5年内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带动40亿美元。
盈利后的首要问题,就是确保沃尔沃的持续盈利,这必然涉及到进一步扩大规模与完善股权结构。
目前吉利收购和运作沃尔沃的多数资金来自于合作伙伴,对比证券融资,其不仅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不便进一步融资。甚至不利益支持吉利整体效益提升。当沃尔沃实现盈利后,为了扩大规模,完善股权结构,为了持续盈利,其国产部分的上市必然被提上议程。
吉利先建厂后上市的固有思维,并不一定就能复兴沃尔沃,但至少是有节奏性的,而且在吉利的历史中,这些措施被证明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