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小书店
【中国公寓网记者 周丽君 2006-12-23】
既然周末,不如走走,也想买本书。
西直门到北京图书大厦有点距离,之所以步行,无非想目睹所谓的金融街。
金融街一号正紧张施工,像最后冲刺。一路下来,人流渐多,图个走马观花。
现在还记得先前阅读过的《城市经济学》那个有趣描述:社区内,分散的、没竞争的水果摊,倒反生意不好。集中竞争的,渐进中心的,生意却兴隆。看着渐进市中心,并集中各大金融机构的北京金融街,我却开始怀疑传统城市经济学理论的适用性。
在潘石屹看来,华尔街是个过时产品,专业化功能定位,倒反增加能源消耗。北京金融街有所借鉴,也有居住区。显然潘石屹并不能帮我解开疑惑。
国有银行的铺张浪费、及国家的宠幸,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并不想就此再牢骚,只觉得在网络化时代里,搞个金融街还有必要吗?信息经济学,最先解放的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金融行业。
疑惑本已使脑袋升温,走进有暖气的北京图书大厦,再加摩肩接踵的人流,强烈感触到发懵、发晕。辛苦找到《道路与梦想》,庆幸终于可以出来深呼吸。
走出门口,开始回味在宁波的浪漫四年,哪怕市中心最繁华的书店也没有如此拥挤。感叹购书方便,打折书店一家接一家。或许宁波人没北京人爱读书,买书看书热情都不高。但没必要放着市场不开拓,觉得在北京图书大厦附近再开两家大型图书商场,照样红火。
突然想到北京的严肃,联想到,小书店思维与大金融思维是完全不同层面的解读。感叹自由理念还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