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2023-01-05 11:47:55)
标签:

货币

历史

收藏

分析

研究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大富一两、喀什湘平壹两)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我收藏的“拾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大清壹两、湖北壹两、中外壹两、大、小鹿头一两、

清代大约铸制了近三十种重壹两的机制银币。时至今日,未见任何一位国内外钱币大师收集齐了中国这些重壹两的机制银币。笔者集币六十年,耗尽无数钱财和心血,也只收藏了八枚重壹两银币和两枚重壹两银币铜样。可见历代泉界传说的“泉币大家莫吹牛,‘三两银(上海壹两、户部壹两、北洋壹两)’币有没有。”所言非虚。自己虽未集到真正的“三两银”,但能以一己(企业底层员工)之力,收藏了八枚重壹两银币和两枚重壹两银币铜样,也算是殚精竭虑,足慰平生了。

笔者今已暮年,对世之倾慕的“拾两银”不敢专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余今将自己收藏的八枚重壹两银币和两枚重壹两银币铜样“拾两银”公开展示如下,抛砖引玉,供全天下泉友品头论足,以便引出新的凤凰来,丰富“壹两银”家族谱系,造福中国机制币的收藏者。“拾两银”不再赘述其家族谱系的历史,着重谈其相貌、特征、与众不同之处而已。

下面按笔者拟定邮顺序依次介绍:

一、清同治六年(1867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代铸之样币“上海壹两”银币。(见图1、)

上海壹两”(分龙图外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无芒纹版径388毫米,重366克;有芒纹版径385毫米,重37克)银元的图案有英国皇徽和国徽,而且读序为先右后左,从上而下,与中国钱币的读序相反,竟然连主图的蟠龙也变了狮头,甚至外以英国最高勋章围绕;背面圈外中文“上海壹两”,下书“1867年”,左上有小字“982”,表示含银成分,右上小字“566”,表示重566格令,周围英文译为“上海壹两”、“香港”。同年十月,“上海壹两”这种外貌呈地道英国风格的银元,公然在市面上通行,但最终未被市民接受,不久便销声匿迹。

二、清光绪二十九年制模三十年户部天津造币厂开铸的第一套“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铜样)。(见图2、)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有两版和两版,二者均极为罕见。径433毫米,重348克。该币为日本大阪造币局制模,试铸却在国内的北洋银圆局完成,该币铸模深峻精细,边齿马齿凌厉整饬,字口锋利劲拔,镜面底板丝滑细腻,龙鳞层峦叠嶂,粒粒可见,币面呈现迷人的紫罗兰色瑰丽彩光,令人如痴如醉。

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天津)造币厂造“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银币(铜样)。(见图3、)

1907年北洋(直隶)铸币,仅试铸未发行,火球三点版式,是北洋系列铸币最为珍贵的品种,极为难得。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一两后,北洋银元局试铸库平一两光绪元宝。因不为时人接受,随即停铸。今实物所见,重量不尽一致,一般在35.1—37.6克之间。北洋库平一两,径 44.53毫米,厚2.68毫米,重28.9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一两左右分别为两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右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面龙图与光绪二十九年(1903)户部铸造的一两银币龙图相似,但是细部有明显区别。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存世稀少,收藏价格不菲。

四、光绪年造“大清银币户部丙午中间中壹两”银币。(见图4、)

丙午年(1906),天津造币厂以户部名义试制了币铭文为大清银币两制计重系列银币4种,面额分别为壹两、伍钱、贰钱及壹钱。此系列龙银设计新颖,正面中央有阴(阳)刻字,泉界习称中字壹两。面额壹两者在币边外缘有水波纹饰,非常别致。试制时币制未定,两元之争的当事双方仍在奋力角逐当中,所以成品也没有发行。此币以模具状态可以分为两种版式:一种阳铸“中”字地章表面平整无瑕,通称原铸。另一种阴刻“中”字的,地章表面有不规则粒状凸起,疑系钢模锈蚀后再使用,通称后铸,亦有痱子版之戏称。但就纯技术上的观点而言,模具在制作过程中需经退火,早期在处理时使用炭粉,若操作不当会造成币模表面出现凹孔,但已事过境迁无法查证。无论如何,前者因没有瑕疵,在观赏及收藏价值上均优于后者。

  旧时泉界有云过了丁未进中档,有了丙午上高档,视之为收藏等级的门槛,跨越此门槛方称得上收藏家,可见丙午字壹两的分量了。只是随着钱币收藏风气的普及,丁未在一般藏友眼中已是高档货的了。

五、“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壹两双龙戏珠”银币。(见图5、)

1904年光绪三十年湖北银钱局正式改名银元局,开铸新银元。湖北省壹两,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元”,是中国最早镌有“大清银元”字样的银元。上缘“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库平一两”。背面中央镌汉字“壹两”,左右环镌『双龙戏珠图案』,龙图外上环镌英文省名HU-PEH PROVINCE(湖北省),下环镌英文币值ONE TAEL(一两),左右两端镌满文“一两”。径412毫米,重375克。依大清银圆四字之大小,分为大小字两版。统银圆文字俊秀,龙图生动传神,存世量极其稀少,堪称清代龙洋中的典范,

银圆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作。俗称“湖北壹两”。是流通银元中,除吉林厂平壹两外唯一的“两”制银元,巧合的是两者背部皆为双龙图案。湖北壹两推行并不成功,失败原因主要是制钱与铜元间的兑换基本上是以七钱二分银元为主,虽然比价每日有所变化,但两制币推出并没有使用上的方便,反而增加困扰,所以现在留存极其少,相当珍罕。

六、“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银币,简称“中外通宝”。(见图6、)

有关中外通宝银币的铸造情况,钱币学界目前存在着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中外通宝银币系咸丰四年(1854)上海江海关成立,当局委托外国先进造币厂铸造;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外通宝银币是英国造币厂代上海所铸之专作纳税用之银元,咸丰八年(1858)就有发现;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中外通宝银币是朝鲜高丽高宗21(1884)典圆局所铸,但不知所据。

银圆由英国皇家造币厂设计,直径3.9毫米, 厚2.4毫米,重量26.8克。制作少量样币送往香港。当时正逄香港造币厂关闭,机器搬迁至日本。中外通宝一两银币,正面内圈横书右左读关平、直书银一两,外圈有直读中外通宝四字;背面内圈为太极八卦阴阳图,外圈是首尾相接的两条龙纹。为不可多得之收藏重品,

七、法属印度支那1943-1944牢发行的小鹿头“一两正银”银币。(见图7、)

八、法属印度支那1943-1944牢发行的大鹿头“一两正银”银币。(见图8、)

九、法属印度支那1943-1944年发行汉字“大富一两正银”银币(见图9、)

三种银币系同时间(1943-194),同地区(印度支那)流通便用的银圆。 “小鹿头”:直径 40.8mm,2.8mm.37.14g。“大鹿头”:直径 40.8mm,2.8mm.37.14g。“大富”:直径 40.8mm,2.8mm.37.14g。银币的图案简单,币面携字是缅()(有说是老挝文)和汉字混血。看来不起眼的银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币面及币背底光银色闪亮,包浆自然,铸纹清晰,边道特征明显,显示出历史的余晖。

      鹿头币光边、带有掉皮现象,据说是其特征,极美品,状态不错。鹿头币寓意吉祥,与富字 币一起并称为《富禄双全》。

  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夹住币中部,再用右手指甲敲击币边缘,会听到余音绕梁的银质币的撩人声。无论是 36.87g 37.14g 重量,也都是光绪 16 (1890 )上海海关在上海公估局的实验漕平 1 =36.64g 或光绪 34 (1908 )农工商部和度支部(财政部)拟定的 度量制度标准的(库平一两银=市值 1.936 =公制 37.301g)重量的误差值范围内。·按大清朝币制的规定,银币含银量应在 98.6%。折合纯银也就是 36.48g 左右。按今日 999 纯银 3.642/g 计算,价值也不过132.86 元。但这叁枚古币根据成色和板式的差异, 目前的市值已达几千,上万,几万!

它们的来历(原铸地在哪里?何人铸造?时间?)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三种银圆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中缅边境及云南等地驻军所造,为远征軍发饷 使用。   :主要论据是:“字及鹿头银币重量标准与前述漕平相等;币面用中文字,背面 有中文及缅甸文书面值。 二战结束后,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曾以字银币作为军饷发放。这一说法流行很广。1972 年美国克劳斯出版社编著出版的权威性硬币图谱《世界硬币标准目录》都认同这一观点,将有关富字及鹿头银币内容列入老挝、中国云南、缅甸章节中。 1949 6 月,中国近现代钱币收藏大家施嘉干(1896—1975) 编著《中国近代铸币 汇考》一书持此论点。

第二种说法认为三种银圆系:中南半岛( 老挝、越南)货币,在老挝、越南境 内流通使用过。1993 年广西钱币学会和云南钱币研究会联合编著出版的《越南历史货币》坚持此说。

第三种说法认为三种银圆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管辖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即中南半岛,包括今越南、老挝、 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今越南河内铸造发行的,用来向印度支那半岛山区部落农民购买鸦片的 货币。法国研究东方钱币专家费郎索瓦·蒂埃里指出该银币文字及币图是由法国人勒内·梅西埃(Rene Mercier)设计绘制的,并附 上银币的设计图案与相关文件复印件作为佐证。 并且注明该组银币是“1943—1944 年法国维希殖民政府财政部监督下在越南河内铸造,以应老挝及(越南)东京边境繁忙的鸦片贸易之需,称之为鸦片贸易银元
第四种说法认为三种银圆系: 法国殖民者用来换取罂粟花的专用银圆。它是二战 末法国  殖民者为维持缺银的鸦片交易,用极短时间完成富字币和小大鹿币的设计、开模、样币试制,搜罗成色良莠不齐的银质器物,集中于越南河内回炉,造模压制以两计值的银币。草草催生出来的这两个怪胎,随处可见浇薄巧诈的痕迹:汉字书写拙劣、缅文(或老挝文)语序颠倒;;图案单调,品质粗陋;;时有银饼圆周面上夹渣分层,掉边、烂齿、波浪边、狗啃边等缺陷的情况;;缺少发行机构名头或钱庄字号;无纪年。

      这叁种币前后铸造不超过两年,但在世界货币史上确留下魅影。是法国殖民者用来换取罂粟花的罪证。叁种币含银高(99%),后来大量回炉,存世 稀少,好品更为少见,已成为搜藏佳品。

十、“太清银币(新疆)喀什湘平壹两”银币。(见图10、)

作为中国西部主要城市,喀什深受中亚文化的影响,喀什铸造的银圆质量较高。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以钦差大臣名义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三年,他率军入疆平定阿古柏之乱,始铸新疆光绪银币。至光绪33年始铸“喀什大清银币”,喀什厂铸造的银圆正面用大清银币休整。由于左宗棠本人和他的军队大多来自湖南(简称湘),所以各种货币的重量都以湘平为单位。,新疆光绪银币上铸有汉、满、回三种文字,纪值、纪地(喀什)或纪年(回历)。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喀什大清银币始铸于新疆,“湘平壹两”罕见,“湘平伍钱”存世较多,“湘平二钱”至今未见实物。

银币背面是一条龙的图案,龙头上长着两根巨大的龙角,角上长着五根尖刺,龙首的眼睛是椭圆形的,中间有一个小圆点。龙图外缘纹有两株植物,植物的下端结成双结。这枚钱币是用喀什铸造而成,这在中国钱币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的版面设计优雅、雕工精美、包浆自然,而且存世量极少,具有无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和历史收藏价值。

以上“拾两银”可分为高、中、低三档,“一、二、 三”,为天花板级,价值百万以上,可遇不可求;“四、五、六、十”,第二梯队,价值十万至百万,努力争取之,有志者事竟成;“七、八、九”大焱收藏,价值一万至十万,予收予藏,自由潇洒。

注:

库平::旧中国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清康熙时制定。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规定库平为权衡的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

关平:海关收税时所用的秤子。每两约库平一点零一三两。

漕平: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清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漕平 1 =36.64克。

湘平:指清末湖南省湘潭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

泉痴山人裴元博202314日于京东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