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主钮天禄辅钮十二生肖密码式契丹文鎏金印译释图说

标签:
契丹历史文化文字收藏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辽代主钮天禄辅钮十二生肖













这是内蒙一位网友托我译释的一方“辽代主钮天禄神兽、辅钮十二生肖密码式契丹文鎏金印”。(见图1-1至图4)十二生肖的印文是“契丹原字”(见图1-3至图1-7),主印的印文是九个契丹小字。(见图5-1至53)按契丹“记事印”的惯例,辅印十二生肖印文表示的是鎏金印的主人;主印的印文是记录印主人对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感言。
该印经目测和具体测量,这是一方巨型鎏金印。数据如下:通高(印钮与印体之和)130毫米,印体主钮高90毫米,印台高40毫米;印体长180毫米,主钮长80毫米;印体宽170毫米,主钮宽50毫米;印体主钮高90毫米,印台高40毫米;十二生肖印钮通高35-40毫米,十二生肖印台高25毫米,十二生肖印台长宽均30毫米;印总重11000克(22市斤),十二生肖印重约35-55克不等。
该印用料考究,雕工精湛,设计巧妙,鎏金厚实,是辽代鎏金印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主印钮“天禄”神兽,麟甲狰狞气势恢宏,包浆老道,匠师以线条和弧面来营造出极强的流畅感与动感,天禄身姿矫健,呈怒吼状,双眼圆瞪,利齿见锋,气势威猛。天禄昴首挺腹,剽悍雄浑,线条流畅自如,刚柔并济,使瑞兽形象更为生动。天禄造型敦实健硕,雕琢圆润饱满,神形兼备,融巧思于精工细作中,君临天下的形象威严生动,栩栩如生,既注重于结构和造型的把握,又深入于神情动静的营造,且取意祥瑞,令人爱不释手,堪称辽代印玺中的珍品力作。
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和麒麟、辟邪并称为古代祭祀的三大神兽。天禄似狮而长尾,有角者为天禄,无角者为辟邪,可攘除灾难,永安百禄。辽代帝王喜好用天禄作为升仙之座骑,其中尤以辽太宗为甚,他的印玺所有印钮均以天禄为之,说明他对天禄神兽的崇敬和景仰。
辅印十二方,印钮为十二生肖(象征了全天下臣民)。紧紧围绕在主钮天禄周围,面期外守护着东西南北四方(这里天禄象征了当朝皇帝)。生肖钮雕刻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每枚生肖印文为一契丹小字“原字”,按规矩十二个契丹原字应拼写出印主人的名讳地位。可是这次却完全不行,十二个契丹原字怎样组合也拼不出有用的文字。我用了三周的时间变着法地调配组合,可结果却一地鸡毛,让人痛心不已。就在我痛心疾首走投无路之际,一本书《契丹语研究》(孙伯君、聂鸿音著)的信手拈来,却给我指出了一条坦途,使译释工作柳暗花明又一村。十二生肖印文应似从契丹语入手,先确认每个印文的契丹语读音,然后按印的排列提示去拼读,译释。相信其结果是符合十二生肖密码式契丹文的要求的。
我首先按先贤整理出的十二生肖契丹语拟音,分成子丒(鼠牛)、寅卯(虎兔)、辰巳(龙蛇)、午未)(马羊)、申酉(猴鸡)、戍亥(狗猪)六组,得出六组契丹语拼读字,即:许路(读音);安爱(读音);夜暗(读音);西样(读音);衣齐(读音);陆岸(读音)。译成汉字即为:“嗣、圣、皇、帝、御、旨。”(辽太宗耶律德光两次伐晋失利后感言)九字的主印印文自上而下、从右至左纵向拟排列的九个契丹小字译力汉字大意为:“运在后,银崇禄,圣新铭。”其白话文的意思大概为:“契丹完胜的运势在这以后,因为后晋人过于崇拜财富(银钱)和禄位(官爵)所以我们必胜!圣尊最新旨意。”
这是辽太宗伐晋第一阶段受挫后下达的御旨。表现出辽太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大无畏气慨,和对敌我双方情势的了如指掌,对敌方分析的入骨触肌,为已方必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946年,辽朝第三次出兵10万大军南下,晋朝派出10万大军北上,号称30万甲士。十一月,晋军抵达瀛州,后晋先锋大将“梁汉璋”率领2000铁骑战败,被辽军全歼。10万晋军退兵武强(今河北),再次被契丹铁骑截断粮草,重重围困在军营内,形势极为不利。统帅“杜重威”早有异心,他看出来晋军的后劲不足,石敬瑭留下的10万精锐甲士,如今只剩下2-3万,国库早也消耗殆尽,根本不足以对抗强大的辽朝,所以他就想投降契丹人。
于是统帅“杜重威”派出使者联系辽朝皇帝“耶律德光”,辽朝得知10万晋军投降,许诺灭普后册立立杜重威为皇帝,当时部分晋军士兵们不愿意投降,在军营内大声哭泣,“全军恸哭,震天动地”。
辽朝皇帝耶律德光率领辽军很快进至首都“汴梁”,夜晚,城下数万士兵高举火把,杀声震天动地,后晋皇帝石重贵欲引火自焚,被辽军所抓获,将其俘虏至建州(今辽宁),后晋王朝至此灭亡。
战争结果:晋出帝不愿意向契丹称臣,导致与辽朝战事一触即发,虽然治国能力一般,但是很有骨气。晋军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但随着石敬瑭留下的遗产消耗殆尽后,晋军出现了后劲不足,最终兵败灭亡。少帝以中人之才,嗣将坠之业。
这段史实有幸铭刻在一方辽印中,证明了史实的准确,反证了“辽代主钮天禄神兽、辅钮十二生肖密码式契丹文鎏金印”。的真实可靠。以物证史,以史验物。这正是辽代文物的特点,辽代历史的可信性。
泉痴山人裴元博2022年11月8日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