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契丹)官窑铭刻契丹文珍稀粗细瓷译释考证图说》后记
(2022-06-13 10:24:57)
标签:
契丹历史文化文字收藏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辽(契丹)官窑铭刻契丹文珍稀粗细瓷译释考证图说》
这是我整理编纂的第五本有关辽契丹文物的论文集,主要以研究论述辽契丹汉式瓷的产生年代,特征,辨析方法为主。辽契丹汉式瓷,是相对于辽契丹民族瓷而提出的新观点,既在旧辽瓷说的基础上发现发掘出的辽瓷新概念。它既不同于旧辽瓷中的“中原瓷”,也不同于所谓“新辽瓷”中的“仿造瓷”。而是一种纯粹由契丹工匠根据契丹皇室政治、宗教、经济需要,从契丹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制瓷工艺而创造发明的瓷品新品种。成为当时最顶尖、最精美的瓷器品种而享誉世界。
辽契丹汉式瓷融合消化了当代北方邢窑、定窑;越窑、柴窑;高丽窑、耀州窑的精华,在素三彩,契丹白瓷、黑瓷、青瓷,秘色釉青瓷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成为唐末、五代、北宋初中期,中国制瓷业的创新领导者!辽契丹官窑汉式瓷,主要为皇室和世族官僚阶层服务,民间很难见到。加之,辽契丹官窑汉式瓷烧造工艺精美绝伦、产品无与伦比,在当时以及后世很长时妍间,被初见者误认为后世某“中原名窑”的产品。造成了中国陶瓷史至今尚未纠正的混乱。
辽契丹汉式瓷分为皇室御用瓷和国家祭祀瓷两类。前者因为精美而无显著民族标饰,往往被误断为后世“中原名瓷”而被高端收藏。后者因普遍铭刻契丹胡书、契丹小字、契丹大字等后世不识文字而被忽视或无视。本论文集针对以上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物和史实进行了分析、归纳,推导出较为新颖客观的论断,开创了我国瓷器研究的新篇章。
本文集的整理充满艰辛和困苦,原本博客中只有十八篇此类文章,与其它文集相比略显单薄,所以我决定增写十二篇,凑足三十篇。补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上加难。一是笔者我年老多病,今年已78周岁、患脑中风瘫痪已十年的我,近来病情加重,双腿浮肿一按一个坑,双眼视物不清,喉癌使我基本丧失了说话功能(不能接听电话),口内两腮肿得不能咬合,一顿飯要用两三个小时才能吃完。一天留给写作的时间只有傍晚五至八点三个小时。近来由于突然得视物不清,延缓了我的写作速度,一篇千字小文竟要一周时间,每天平均仅不到二百字。身体的残痛,使我多次产生了放弃整理的信心。多亏了远在美国,未向我要过一分钱,日以继夜为我书籍翻译出版忙碌的袁妍女士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学专家,酷爱辽契丹文化的纪高峰先生的全力支持,才使得整理工作坚持至今。
值此该文集即将投入翻译出版前夕,我仅代表我个人和子女向袁妍女士和她的出版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纪高峰、黄震、常光耀等支持与关心我书籍翻语出版的中外友人表示诚挚谢意!小车不倒只管推,垂墓老马亦奋蹄。相信在国内外朋友的关爱和支持下,我的书籍整理规划一定能完成!书籍出版计划也一定能完成!!
泉痴山人裴元博2022年6月12日于北京京东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