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2021-01-28 14:33:35)
标签:

转载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三〇)芜湖会馆

芜湖会馆在东城区前门外,长巷五条7号,始建于明代,是前门东区最早的会馆。现存为清式建筑,坐西朝东。

明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不久,一家名叫京都芜湖会馆的公所就在皇城根下的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内挂牌面世,到现在,已经正六百年的历史了。这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规模在当时十分了得。创建者是一个名叫俞谟的芜湖人,字克端。

明永乐元年(1403)俞谟以选贡的身份任南京户部主事,迁都北京后转任工部主事。随着明代迁都北京后,政治经济中心北移。芜湖商人纷至沓来,芜湖的学子进京赶考,也希望有个落脚的地方,能在食宿上提供方便。这就促使了俞谟萌生出创建会馆的念头。于是,他自掏腰包,在前门外置旅舍数椽,并基地一块,买自路姓者,创建了芜湖会馆芜湖会馆建立后,在当时的北京城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州县在京官商,纷纷效仿,京中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

会馆创建于明初,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是过去同乡人或同业人在都市里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旧时的学子、商人或进城闯荡的漂泊者,都可凭同乡或同业的关系寄居在会馆里。

芜湖会馆便是当时进京赶考的芜湖书生寄居的处所。据说这里曾经出过一位探花,曾有探花匾一块可以为证。今已无存。据院子里见过这块匾的住户说,匾上的字写得很特别,一般人很难看懂。

俞谟是一个做事细致的人,当年购买这块基地时,就与姓路的北京人签了一份契约。俞谟辞官归里时,他将芜湖会馆无偿地付同邑京官晋俭等,同时把当年的购买契约带回家乡芜湖。

明英宗正统末年(1449),路姓后人将芜湖会馆馆舍占为己有,声称这块房地产是他家的。俞谟之子俞日升拿出了当年父亲买地的契约,并与之对簿公堂。正是有了这份保存完好的地契,芜湖会馆的产权终于回到故乡芜湖人的手上。这段事情在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曾有记载:正统间,路姓后人搆讼争地,谟子日升持契入质,断归芜湖会馆。

之后,芜湖会馆虽几经损坏,但都由在京的芜湖人集资予以修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缮完毕后,特作《重建芜湖会馆记》以示纪念。民国时期,1917年,时任国立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校长的芜湖人洪镕等,就倡捐就后院增建正厅五间,拆去灰棚一间,隔以垣墙,以别内外,使芜湖会馆又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数会馆已经面目全非,成为破败不堪的民居大杂院,只有少数会馆被当作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下来。如今,我们只能通过那些斑驳的墙面,或许还能让人们回忆起曾经历史上第一家会馆!

文革时,后院的假山也被挪走,后来搬进来的住户又在假山的遗址上盖起了房子,院落显得越来越拥挤狭小了。后院的水池在挖防空洞的时候被填上了,二道门也是那时候被拆掉。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院里的房子还挑过一次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