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波兰的蒙古学研究(之五)
(2019-11-04 08:46:50)
标签:
转载 |
再谈波兰科学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的蒙古学研究。
波兰科学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最初名为波兰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1992年更为现名。波兰科学院的民族学研究传统悠久,研究能力强,研究地域广。根据波蒙两国科学院的协议,从1963年到1978年,波兰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维· 迪诺夫斯基(Dynowski,W. ,1903——1986)先后率领未来的波兰民族学家斯·申凯维奇(Szynkiewicz, S.)、雅·奥连兹基(Oldzki, J.)、 伊·卡博金斯卡娅—斯塔瓦日(Kabzinska-Stawarz,I.)、索·索科列维奇(Sokolewicz,Z.)、耶·瓦西列夫斯基(Wasilewski,J .)等人,在蒙古境内持续开展民族学调查研究。
维·迪诺夫斯基出生在中国哈尔滨。其父参与过中东铁路的修建。中学毕业后,父亲病逝,他只得回国。途经蒙古时,他在那里逗留了数月。这段时光,成为他此后从事蒙古学研究的重要原因。后来,他毕业于维尔诺大学民族学语文学专业。1935年,在维尔诺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到华沙大学新创办的民族学教研室任教,并在1937年获得副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维尔诺省和诺沃格鲁德省的文明隔绝现象》。从1953年起,维·迪诺夫斯基创立并领导波兰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所)。后来,他又创办《波兰民族学》杂志,并任主编。维·迪诺夫斯基根据在蒙古进行民族学调查研究的结果,写出了有关蒙古民族学的著名专著《现代蒙古》,于1968年出版。《现代蒙古》对蒙古牧民在现代发生的社会—文化变革进行了研究。
参加蒙古民族学考察的其他成员们也各有著作问世。比如,斯·申凯维奇的专著《蒙古的畜牧业家庭》(1981年),雅·奥连兹基的论文《“洪·拜伊那”(这里有人)》(1984年),伊·卡博金斯卡娅—斯塔瓦日的论文《蒙古人的新年嬉戏。象征意义以及与魔法的关系》(1983年)索·索科列维奇的论文《蒙古畜牧业的传统文化样本》(1976年),耶·瓦西列夫斯基的专著《地狱旅行。论萨满教仪式》(1984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