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印象裴元博——专家篇

(2019-10-25 08:27:01)
标签:

转载

 印象裴元博——专家篇

  

     到这个印象题目,有段时间了。今天再开裴元博印象小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些许粗浅看法。

    裴元博先生,属不属于专家?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让人觉得不是什么问题。然而仔细思量,倒不是那么简单。这主要是因为,裴元博先生作为一个喜欢文博尤其是辽代文史和钱币的退休老人,既无教授博士头衔,又无某馆研究员职称,因此,按照中国的现行体制和习惯,裴元博当然非专非家。这不仅是某些不屑之君的看法,亦是目前裴元博先生自己的看法。

    有鉴于此,我认为,很有必要说说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印象。那就是裴元博先生算不算钱币专家,进一步精确点说,其算不算中国的辽代钱币史专家。

    首先来看,专家一词的基本定义:

    所谓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

    基本定义延伸:一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 如南朝梁沉约 《到著作省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 中国 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二是,指学术上的某一家。《清史稿·儒林传序》:“后如 孔广森 之於 公羊 《春秋》, 张惠言 之於 孟 虞《易》说……皆专家孤学也。”

    根据上述基本定义及其延伸,我们不难看出,专家就是指在某一学术或者技艺领域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之人,或者在某专门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学识之“孤学”之人。

    虽然,时下有另一种定义说法,即专家,是指具备专业技能,并依赖此类技能为生的职业人士。在人们的通常认知中,此类“专业技能”须符合科学原理,通常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及训练,并有可经考试获得的“认证书”,拥有自我约束行为的职业操守(或道德)及可量化的专业标准。

    上述这一“既有专门技能又同时要以其专门知识为职业”之人,方称专家,其实是一种现行体制下的延伸说法。

    不管如何,某一学术或者技艺领域具有专门学识的人,是专家的最基本条件和原则性标准。其是否以此为职业,并不是原则性标准,君不见,从古至今,这种非职业的学问家,非公认为专家的人比比皆是,不甚枚举。

    在对“专家”的含义进行必要释读之后。书归正传,回到我的印象中来,这个印象就是,裴元博先生是一个草根藏家还是一个专家。

    但凡去过裴元博先生博客浏览的人,皆不难发现其近年所发之千余篇博文,洋洋百万字之上,这还不算去年出版的《契丹珍稀钱币》专著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言及此。

    一是,学问者,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而至著书立说。这洋洋洒洒多百万字之作,若不博览群书群谱,认真研读史籍钱谱,怎可成就?此不堪当学问,学问何表?!

    二是,按照中国现行体制和评判标准,无论文发表,无专著出版,难评职称,难授教授,研究成果及其多少,方才可得其名,认其专而尊其家。而裴元博先生以其著其论,虽未达著作等身,然,以现行标准,此不专,专何在?此非家,家怎讲?!

    上述两点,已然可以说明,裴元博先生已成学问,且学术硕果累累,堪当其家。

    首先综观新中国前之中国泉事泉史,泉界大家,得奉专者,自宋洪遵始,及至民国“南张(叔驯)北方(若)巴蜀罗(伯昭)”三大著名钱币藏家,有哪一个是以钱币研究为职业者?回答是没有,然,三人在收藏之同时,无不进行泉研,皆厚藏研著双收,至终得大藏家,钱币专家之美誉。

    再观民国大家丁福保,其著《历代古泉图说》,影响至深,声名远播,然,其亦非职业古货币研究者。

    又说戴葆庭,现代著名钱币专家,少时米店学徒。后对古泉有专好专研,乃成古泉大家。然,其亦并非以泉研为生,完全职业化。但其照样于泉界认其大家。

    续议马定祥,当代著名钱币大家,以经营古泉为职业,然亦非学府之人,其成就乃为经营古泉而研习得有谱著,严格说来,其最多只能算半个职业研泉者矣。

    及至当代,建国后,中国因体制原因,方才出现所谓“职业研究者”,即,新中国成立中央到地方无数博物馆并建立起专业馆员体制,因而出现一批以研究博物馆馆藏物为生之所谓职业化的专门家。随着时光流逝,久之,便养成一种狭隘的认知,即以其职业身份确定是否专家,而将从古以来,以学问和著述为基本和重要标准定专家的真理异化了。

    显而易见,上述议论,已然可见一斑。盖古以来,专家者,实在只能是以其学问之深浅为核心标准定之尊之,此乃颠扑不破之真理矣。

    基于此,以裴元博先生之藏,以其之学之研,其若不称专家,岂不与违背真理,胡乱吹箫?!

    作为古泉专家,严格说可谓中国今天唯一一位百万字级之辽钱研藏大家,裴元博先生当之无愧,这是由其成果说话的。

    当然,我在对裴元博先生所取得的辽钱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肯定并奉为友师的同时,亦未曾忘记冷静客观的看待其人其学。正如我在之前的几篇印象裴元博文中所言,裴元博先生不是神人和圣人,其言其研其识,不可能做到句句是真理,篇篇皆圣文。鉴于辽史疏遗较多,辽钱史载史研甚少,偏见误断累累,因此,天下无论哪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研习辽史辽钱,困难之大,不言而喻。在如此之情况下,裴元博的不少研究结论或者看法观点等,只能是依据史籍上的蛛丝马迹结合实物,进行尽可能的合理逻辑推理来实证,由此,其疏漏和谬误就在所难免。此乃正常和必然。就如我本人,对其有些观点和看法,有些研究方法,亦还觉得进一步商榷之必要。

    基于此,我们便不能因为裴元博先生之洋洋百万之论,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和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否定其深入研究得出的很多合乎历史逻辑的结论之合理性乃至科学性。事实上,只要稍微认真阅读过其部分文章和考释之人,其洋洋百万之论,并非信口开河,不着边际,胡乱臆说,当前在很多拥戴其的藏家眼里,绝非浪得虚名。

    综上所说,裴元博先生在辽钱研究这一几乎“孤学”的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量辽钱实物的现世,其研究也在不断修正一些自己的错误认识过程中得以发展,其认识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之中,其错误在不断修正之中。从2006年以来,其大量文章和观点及其认识的发展深化,证明了这个过程。

    因此,裴元博先生,可以成专得家,这亦是不管人们乃至其本人承认不承认的一种客观结果。无非,得专家之称,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就此止步,不再学习,不再创新,不再研析。真正当得专家之称者,乃一生学习,毕生研究矣!

    总而言之,世间但凡得人尊敬的专家,当看其成色,看其见、其识、其德的含金量,天下没有足赤的专家,然,天下有合乎标准的高成色之专家。我以为,裴元博先生确实在辽钱研究领域,已经具备相当成色,无非,因为辽钱辽史疏遗太多,其仍在不断自我学习研析的冶炼之中而已,我相信,裴元博先生以其执着和忘我研习之精神,最终必将炼成具有更高成色并完全乃至超越标准之专家矣。

    仓促此文,未曾细细斟酌,既为印象,也就不雕琢,有印象,写出来,仅此。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