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印象裴元博——待人篇

(2019-10-25 08:21:28)
标签:

转载

                     人民学者 群众师长

         印象裴元博——待人篇

                                         七绝

                          为泉论事非狂傲,

                          人心相随瞩德行。

                          亲密凡名皆朋友,

                          和气待众得美名。

    待人接物,方式方法,态度举止如何,乃为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敦厚之道和亲和之力的一些标准。具体来说,一个人待人接物随和,不卑不亢,热情不傲,笑容可掬,不分贵贱这些都是常说的待人接物之道。这些方面。常人行为,乃不足奇,亦非难事。然而,当某一个人略有名气,略得江湖拥戴以后,是否还能做到这常人待人接物之道,那就可称难奇了。史上,名气大家,傲气横生,不屑凡人之态,亦非少见。反之,博得大名,而一如既往,谦卑有加,名人凡人,皆为朋友,平等对待之人士,亦非鲜见。

    裴元博先生,以其近年在辽金文史及其钱币研究上的卓越成果,虽然其自身时时都在郑重申明“老夫非专”,“仅一山人”,时刻保持大明白之心态。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其著,深读其研,纵然其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论甚至误果,但是,本人以为,我们仍然无法否认其是国内近年辽金钱币学和收藏学专项研究之泰斗级人物。粉丝无数,景仰有加,实证非妄。一句话,裴元博以其卓越研究,奠定了相当扎实的群众拥戴之学术基础。说其已经成名,丝毫无过。

    既然成名,架子必高;既然成名,必然盛气。这似乎为一种常态。亦是人心理变化的过程。然而,通过笔者自己的些许感受,并通过一些博友网友的交流,给我强烈印象的是,裴元博先生并未因为近年成名而端起尊名之大架。得一些博友网友告知和本人实验性体验,裴元博对网博友求鉴求问之请,均认真耐心鉴答。在这些求鉴求问之请中,不泛刚入行或者对辽金钱知之甚少的所谓菜鸟。他们有时提问十分幼稚,求鉴之品亦未可为真。但是,裴元博几乎从未以轻漫态度对之,至于取笑、挖苦讽刺、教训对方之语更是绝耳。这种对待平凡大众的亲和与谦恭尊重态度,显示了一个草根学者应有的平凡和蔼,更显示了一个成名学者之高德风范。

    不以成名为傲,不以被尊为盛,时刻记得自己未成名之前的平凡,记得未成名之前“跑龙套”的辛酸和被人蔑视之心苦。正是一个敦厚谦恭之人的优秀品质。笔者开博,做过测验,以一些钱币界成名之人为联系对象(当然没人知道我为谁),最后,只有裴元博能不厌其烦,只有他能接纳一个看上去非常普通平凡的博友,而某些人,其架子之大,令人只能退避三舍。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名乃民给,民拥则名。因此,尊民方才能得名也!

    裴元博之能走上辽金钱币研究的成功之路,固然与其刻苦学研,孜孜以求的精神分不开,然,从另一角度而言,其保持本色,冷静客观对待成名,不忘当初之平凡经历,以其平等热情待人的亲和敦厚之举,面对一切平凡之人的作风,又何尝不是他成名的最大给力和推手呢。

    裴元博的这种待人接物之道,在今天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至今还在奋斗过程中的年轻人们最值得效法之难得榜样。

 

    印象裴元博随想系列短文,以四篇而至此暂时告一段落。作为随想,也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没有定式。有些评价不甚准确,那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目前关于裴元博先生之治学尚无盖棺,对其研究及其成果亦还有争论。然,裴元博可谓奇人,但是不可为神人,其研不可能无漏,其言也不可能为圣,其性更不可能为佛。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其精神品德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这种营养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的,这便是我对之印象的初衷。

    在此,我要衷心的谢谢各位阅过此系列短文的朋友们。

                                                         2011年4月6日于京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