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玉“璋”的源头在青藏

(2019-08-12 16:23:46)
标签:

转载

玉璋是华夏文明的代表性器物。考古显示,早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代这种造型奇特的礼器已经在中国范围内广泛出现笔者第二本书《寻找另一种起源》中,在“玉璋玉祖是什么造型”标题下,对其文化内涵作过比较深入的考证,但并没有涉及“璋”的源头在何处的问题。

就一种礼器的专题研究而言,无人能超过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真正的鸿篇巨著,涵盖了所有已发现的玉璋,特别是图录了上世纪末香港大湾区及越南冯原遗址发现的巨大牙璋从而把史前时代开始了的“华夏化”范围扩大至南亚境外。

教授还把这种礼器提高到了“国家起源”的高度加以认识,认为牙璋与早期中国夏起源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夏文化”的标志性器物,还代表着“东亚初期国家的建立和存在模式

“牙璋”其实是玉璋之一种,为玉璋中的最高等级,最大的1米多长因顶端雕成刀刃状或獠牙状得名,牙璋柄部两侧毛发状或褶皱状突出,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


[转载]玉“璋”的源头在青藏

    邓聪教授绘的东亚牙璋分布(4500—3000bp)及中国世界秩序雏形示意图


     [转载]玉“璋”的源头在青藏

    ①山东济南出土的龙山文化 ②河南洛阳二里头夏文化层出土的 ③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商代牙 ④三星堆出土的


        [转载]玉“璋”的源头在青藏

    四川金沙遗址出土高度只有约6厘米的小玉璋

 

关于玉璋的用途,古人说是用于祭祀山川,牙璋用于征伐祭祀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璋,礼毕就将玉璋埋山中《周礼》玉璋是朱雀玉璋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五种“朱雀”是战神和男性之象。

古人又把玉璋叫作玄圭”,就是“黑玉”的意思,但并不是因为玉璋的颜色是黑的,而是因为“黑”是天的颜色、天的代名词。

原始苯教的特点是类比,用类比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最后就成了华夏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原始苯教的广泛流行,亚洲内陆高原上,所有游牧民族包括吐蕃、突厥、蒙古、满洲等,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是“父亲的山、母亲的水”,认为山是父亲之源、父亲之象,水是母亲之源、母亲之象。此外还有共同的“骨头”的观念,认为身体中的骨头是父亲传下的,肉是母亲传下的,“骨头”成了家族的代名词,即“由同一根骨头产生的人”,习惯用“黑骨头”来指称有血缘关系的族类。

真如邓聪教授所言,牙璋与东亚国家起源有关,那么,其源头又在何处?笔者以为,源头不在山东龙山,不在石峁古城,不在洛阳二里头,源头在青藏高原上,其读音就来自古羌藏语。

这个论断肯定会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因为闻所未闻。但这就是事实。这个推断是有坚实逻辑基础的。考古虽然没有在青藏高原上发掘到玉璋,但它确定无疑地存在于苯教文献中,可以这样说,古老的“璋崇拜”现象在那里从未消失过!

西藏有过叫“象雄”的古老文明,藏语其实叫作zhang zhung读作“璋中”,就是“中央之璋、璋中之王”的意思(定语后置),古象雄国的王城位于冈底斯神山下,这“璋中”就指冈底斯神山,原始苯教认定的世界中心之所在。

藏语zhung”除了有“中央、中心”之义,还有“竖直、立起”之义,能与“纵”字对应起来,就是“璋纵”(谓语后置),就是“天神竖立在人世间的最大最尊贵的璋。”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高级的“璋崇拜”了!

藏语zhang”也是对部族首领的一种尊称,并指这个部族,即“帐”。此外,藏语把神庙叫作“拉帐”,因为在古代,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祭祀祖先的神庙,最初只是一个专用帐篷。藏人习惯把一座寺庙的供养人、大施主叫作“拉帐”,把世代出喇嘛的家庭叫作“拉帐巴”,把舅父、丈人叫作“章巴”(zhang-po),这些都是尊称。我们有理由推测,汉字“章、璋、丈、帐”等,都从这个古羌藏语读音中派生出来,属“同源字”。

更重要的是,在吐蕃时代,外戚亲贵都有这个zhang”之称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都以姻亲关系结为军事联盟而存在,这些地位显赫的外戚亲贵原本都有自己的部族,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并且在他们的部族国家内部,也是以这种联姻方式维系着的,只是规模较小而已,当他们与吐蕃赞普结盟后,便成了赞普的爪牙和大将,通过赞普的任命,他们在朝中轮流执掌军事征伐之权——这正是先秦“牙璋”的来历和象征!

只是因为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藏语固有的名号zhang”一概被译成了“尚”,本义就被掩盖起来,人们再也看不到它与“璋”的对应关系,于是成了文明史中的一个难解谜团。

史载,吐蕃有“五大尚”,在藏语实是五个“zhang”,即“五大后族”。例如,吐蕃有都元帅名叫“尚腊藏”,藏语叫“璋拉库帕”(zhang lha klu dpal),“璋”后缀“拉”为尊称读法,含义不变,就是“国丈”的意思,“库帕”是“黑猪”的意思,这是极为尊贵的名号。

尚腊藏的牙帐藏语叫“猫果”(rma rgom),意为“虎头”,唐军闻之色变,公元763他指挥骑兵一举攻破长安城,唐代宗逃陕州避难,尚腊藏掳得无所珍宝而还,其记功碑至今还立在布达拉宫广场的东北角。放在夏商时代,如此显赫的“国丈”,其大墓中必随葬一支巨大的“牙璋”以示身份,只是当时吐蕃礼制已改为“赐大瑟瑟金字告身”。

“南诏”在藏文史书中记作“哈拉章”,就是“黑帐、黑国”的意思,贵州至今还有地名叫赫章县”应与此有关。

南诏是一个古羌人南下建立的部族国家联盟,统治者与吐蕃是同类,有相同的文化习俗,甚至语言也是相通的。《旧唐书》记载,吐蕃与南诏结盟,约为“兄弟之国”,给予南诏王的称号叫“赞普钟”,在藏语就是“中央赞普、六诏之王”的意思(“钟”是“中”的异写),他们互有嫁娶,互为国丈。

笔者以为,这“哈拉章”名号就已经显示出他们之间的血缘认同、族属认同,这个名号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香港及越南北部也有玉璋出土,因为南诏势力也曾达到那里,可以肯定,同样的路径,同样的故事,历史上已经无数次发生过了,只是没有被记载下来而已!

笔者以为,礼器的式样才是不稳定的,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隐藏在礼器背后的思维方式、宗教观念则是相当稳定的,借着古老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形态,能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中长久地传承下去,吐蕃后族的zhang”称号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

《周礼·考工记》玉璋的功用是诸侯以聘女又说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这就说明“璋”是后族的名号,这与吐蕃的习俗完全相同。

 诗经·小雅·斯干》说,古人把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弄瓦之喜“璋”对应的是“瓦”,它同样来自古藏语,藏语把月亮叫作“达瓦”,月亮是女性的象征。既如此,玉“璋”的源头不在青藏高原上,又会在何处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