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

(2019-05-24 10:29:28)
标签:

转载

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

 

 1.契丹永康王乌裕囚祖母舒噜氏(述律氏)于木叶山。

旧五代史卷一百高祖纪 

    释:这是正史中最早记录木叶山的典籍文献。                                

2.夏四月丁卯,世宗妃啜里及蒲哥厌魅,赐死。己卯,祠木叶山,行再生礼。丙戌,至自东幸。戊子,萧神睹伏诛  《辽史》卷八本纪第·景宗上》

3.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二年春正月丁未,如潢河”《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木叶山距离鶴谷很近,木叶山下面就是“鹤谷

    4.九月壬申,谒怀陵。乙亥,驻跸藕丝淀。秋七月,谒庆陵

《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怀陵距藕丝淀只有2天路程
    5.九月辛亥,驻跸藕丝淀。乙卯,谒乾陵”《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藕丝淀距乾陵4天路程

    6.封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谒太祖庙。甲辰,祠木叶山。”《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祖州太祖庙距离木叶山5天路程

7.闰月辛亥,谒怀陵。己未,谒祖陵。壬戌,皇太叔和鲁斡薨。”《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怀陵距离祖陵很近

    8.“三月乙卯,皇子韩八卒。辛酉,葬潢、土二河之间,置永州。”“夏五月丙午,上京汉军乱,劫立喜隐不克,伪立其子留礼寿,上京留守除室擒之。秋七月甲子,留礼寿伏诛。《辽史》卷九《本纪第九.景宗下》

    释:潢、土二河交汇后形成辽河。

    9.“癸卯,祠木叶山《辽史》第九卷本纪第九·景宗下》

10.“夏四月丙戌朔,幸东京。以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侍中,为东京留守。庚寅,谒太祖庙。癸巳,诏赐物命妇寡居者。丙申,南幸。辛丑,谒三陵《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释:太祖庙在三陵以北。

以东京所进物分赐陵寝官吏。复诏赐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剑,不用命者得专杀。壬寅,致享于凝神殿。(凝神殿在显州)癸卯,谒乾陵。乙巳,遣人以酒脯祭平章耶律河阳墓。庚戌,幸夫人乌骨里第,谒太祖御容《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1.“辛未,次永州,祭王子药师奴墓。乙亥,诏近臣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度以後汉太后临朝故事草定上之。丙子,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戊寅,幸木叶山《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释:永州、上京、木叶山都在同一地域上。且距离很近,以上活动是在7天内完成的

    12.“至显州,谒凝神殿。辛巳,幸乾州,观新宫。癸未,谒乾陵。甲申,命南、北面臣僚分巡山陵林木,及令乾、显二州上所部里社之数。丙戌,北皮室详稳进勇敢士七人。戊子,故南院大王谐领已里婉妻萧氏奏夫死不能葬,诏有司助之。庚寅,东征都统所奏路尚陷泞,未可进讨,诏俟泽涸深入。癸巳,皇太后谒显陵。庚子,谒乾陵。辛丑,西幸。《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3.“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振之。乙卯,谒永兴、长宁、敦睦三宫。丙辰,南京留守奏,秋霖害稼,请权停关征,以通山西易,从之。庚申,谒宣简皇帝庙。辛酉,幸祖州,谒祖陵。壬戌,还上京。"(这条说明:祖州祖陵与永兴、长宁、敦睦三宫的距离是在6天路陆行程范围之内))"辛未,有司请以帝生日为千龄节,从之。皇太后言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宜录其子孙;遂命其子泮泱为林牙。丙子,如老翁川。《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释:上京至老翁川4天路程

    14.“五月乙卯,祠木叶山。丁丑,驻跸沿柳湖。《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5.“四月乙亥朔,祠木叶山。壬午,以凤州刺史赵匡符为保静军节度使。癸未,以左监门卫大将军王庭为奉先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韩德凝为崇义军节度使。
  五月壬子,还上京。癸酉,以国舅萧道宁同平章事、知渖州军州事。《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6.“闰月壬辰,祠木叶山。壬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己酉,次撒葛山,射鬼箭。丁巳,次商岭,夜围扶馀府。《辽史》卷二《本记第二·太祖本记下》

    释:从上京附近的撒葛山出发至扶余府8天行军路程。大约50唐里×8天=400唐里。1唐里=0.45公里,扶余府距上京临潢府的撒葛山大约在160-180公里范围之内,这一时期的渤海国扶余府在现今吉林省四平市附近。

    17.“秋八月己卯,幸龙眉宫,逆党二十九人,以其妻女赐有功将校,所掠珍宝、孳畜还主;亡其本物者,命责偿其家;不能偿者,赐以其部曲。”“九月壬戌,上发自西楼。《辽史》第一卷《本记第一·太祖上》

    18.“十一月,祠木叶山。还次昭乌山,省风俗,见高年,议朝政,定吉凶仪。《辽史》卷二《本记第二·太祖本记下》

    释:木叶与乌山都在上京附近,祠木叶山与昭乌山2天之内可以完成。

    19.“夏四月戊寅,北追剌葛。己卯,次弭里,问诸弟面木叶山射鬼箭厌禳《辽史》卷二《本记第二·太祖本记》

    20.“夏四月乙亥,幸木叶山。癸巳,东京路奏狼食人。《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四·太宗下》

21.“五月甲子,祭白马神。丁卯,祠木叶山,告来岁南伐。庚辰,铁骊来贡。乙酉,还上京。妇人年九十者赐物《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

 释:白马山与木叶山、上京很近祭祠活动是在4天完成的祭祀白马神是在白马淀附近的白马山进行的。

    22.“十二月癸卯,祭天地。庚戌,闻唐主复遣使来聘,上问左右,皆曰:唐数遣使来,实畏威也。未可举,观衅而动可也。上然之。甲寅,次杏埚,(杏埚距离上京很近)唐使至,遂班师。时人皇王在皇都,诏遣耶律羽之迁东丹民以实东平。其民或亡入新罗、女直,因诏困乏不能迁者,许上国富民给赡而隶属之。升东平郡为南京。”《辽史》第三卷《本纪第三·太宗耶律德光上》
    23.“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宴群臣及诸国使,观俳优角戏。己卯,如瓜埚。
   二月庚戌,阅遥辇氏户籍。
   三月甲午,望祀群神。
   夏四月辛亥,至自瓜埚。壬子,谒太祖庙。癸

   丑,谒太祖行宫。甲寅,幸天城军,谒祖陵。

   辛酉,人皇王倍来朝。癸亥,录囚。

释:瓜埚距太祖庙1天行程,太祖庙距太祖行宫1天行程,太祖行宫到祖州“天成军”、祖陵1天行程。
    五月癸酉,谒二仪殿,宴群臣。女直来贡。戊子,射柳于太祖行宫。癸巳,行瑟瑟礼。
    六月丙午,突吕不献乌古俘。戊申,分赐将士。己酉,西巡。己未,选轻骑数千猎近山。癸亥,驻跸凉陉。
    秋七月庚辰,观市,曲赦系囚。甲午,祠太祖而东。
    八月辛丑,至自凉陉,谒太祖庙。癸卯,幸人皇王第。己酉,谒太祖庙。

释:凉陉距太祖庙很近,人皇王距太祖庙5天距离。
    九月庚午,如南京。戊寅,祠木叶山。己卯,行再生礼。癸巳,至南京。

释:行再生礼在上京举行或是木叶山举行,然后去南京,上京或木叶山-南京至多12-13天路程。即50唐里×12天=600唐里×0.45公里=260公里。这时期的南京是现今的辽阳,由于在上京南面故称为南京,太宗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辽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耶律德光上》

    24.“九月壬寅,次赤山,宴从臣,问军国要务,对曰:军国之务,爱民为本。民富则兵足,兵足则国强。上以为然。辛酉,还上京。冬十月辛未,祠木叶山。《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太宗下》

25.“六月甲午,祠木叶山及潢河。《辽史》卷六本纪第六 ·穆宗耶律璟上

释:木叶山与潢河在一起,可以同一天祭祀)

26.“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二年春正月丁未,如潢河。《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柴册礼在木叶山举行,完毕后驻跸鹤谷,证明鹤谷就在木叶山脚下。

27.“十一月丁亥朔……癸卯,祠木叶山。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辽史》卷九本纪第九·景宗下》

释:癸卯,祠木叶山。此后: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这些政务如在上京处理,说明木叶山距离上京很近。   

    28.“五月乙卯,祠木叶山。丁丑,驻跸沿柳湖。”《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耶律隆绪一》

    29.“夏四月癸卯,振崇德宫所隶州县民之被水者。丁未,罢民输官俸,给自内帑。己酉,祈雨。乙卯,如木叶山。《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
    30.“六月戊子朔,致奠於祖、怀二陵。是月,清暑炭山。《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

    31.“开泰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宋遣赵湘、符成翰来贺。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甲申,驻跸王子院。丙戌,望祠木叶山。丁亥,女直太保蒲拈等来朝戊子,猎于买曷鲁林。庚寅,祠木叶山。辛卯,曷苏馆大王曷里喜来朝。
二月壬子,驻跸瑞鹿原。《辽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圣宗六十》

32.“一月戊寅,祠木叶山。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壬辰,禁漏泄宫中事。《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

释:木叶山距离中京11天路程,50唐里×11天=550唐里×0.45公里=250-270公里。

     33.“十一月癸酉,行再生及柴册礼,宴群臣於八方陂。庚辰,御清风殿受大册礼。大赦。以吴王仁先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徙封隋王。壬午,谒太祖及诸帝宫。丙戌,祠木叶山。禁造玉器。《辽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道宗耶律洪基一》

 34.“九月庚戌,幸东京,谒二仪、五鸾殿。癸亥,祠木叶山。冬十月丁卯,驻跸藕丝淀。……十二月辛巳,改明年为大康,大赦。《辽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道宗三》

释:东京与木叶12-13天路程

35.“闰九月壬寅,祠木叶山。己酉,驻跸藕丝淀  《辽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道宗四》

释:木叶山与藕丝淀距离5天行程。

    36.“九月甲寅,祠木叶山。丙辰,诏西京炮人、弩人教西北路汉军。冬十月甲子,驻跸藕丝淀。《辽史》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道宗六》

37.“冬十月丁丑,猎辽水之滨。己卯,驻跸藕丝淀《辽史》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

释:跸藕丝淀距离辽水之滨很近,丁丑,己卯,1天行程。

38.“十一月乙未,以谢家奴为南院大王,马奴为奚六部大王。丙申,行柴册礼。戊戌,大赦。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越国王淳进封魏国王,封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谒太祖庙。甲辰,祠木叶山。《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36谒太祖庙。41祠木叶山。二者之间的行程是4-5天程。距离在200公里之内。

    39.“是岁闰七月二十九日,契丹有诏追崧,令选朝士十人赴木叶山行事。北帅满达勒召道等至帐所,欲谕之,崧偶先至,知其意,惧形于色。满达勒将以明日与朝士齐遣之,崧乃不俟道,与凝先出,既而相遇于帐门之外,因与分首俱归。俄而李筠等纵火与契丹交斗,鼓槊相及。是日若齐至,与满达勒相见,稍或踌躇,则悉为俘矣。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六·冯道》。

40.“明年正月,葬安巴坚于木叶山,伪谥曰大圣皇帝安巴坚凡三子,长曰人皇王托云,即东丹王也;次曰元帅太子,即德光也;幼曰阿敦少君。德光本名耀库济,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唐天成初,安巴坚死,其母令德光权主牙帐,令少子阿敦少君往渤海国代托云。托云将立,而德光素为部族所伏,又其母亦常钟爱,故因而立之。明宗时,德光遣使摩琳等三十余人来修好,又遣使为父求碑石,明宗许之,赐与甚厚,并赐其母璎珞锦彩。自是山北安静,蕃汉不相侵扰。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

    释:这是记载阿保机葬木叶山的唯一一条史料。

41.“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其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史载之详矣。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

    释: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其中心区域,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这条史料明确的标注出了辽上京临潢府的地理方位。

42.“契丹比他夷狄尤顽傲,父母死,以不哭为勇,载其尸深山,置大木上,后三岁往取其骨焚之,酹而呪曰: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其风俗与奚、靺鞨颇同。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嫁,置官号。乃僭称皇帝,自号天皇王。以其所居横帐地名为姓,曰世里。世里,译者谓之耶律。名年曰天赞。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东向。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

    释:这条史料多处不准确。(1世里”不是“耶律”。2西楼是祖州,西楼地名早于上京,但这也说明上京是在“西楼”即祖州的地界之上建立的,上京临潢又是辽东郡西安平,新莽曰北安平的地域上建立的。故而辽祖州也在辽东郡西安平这个地域上。3契丹文字、官号在阿保机称帝之前早已有之。

    43.“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十七八,而契丹最盛。契丹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或曰与库莫奚同类而异种。其居曰枭罗个没里。没里者,河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故又以为鲜卑之遗种。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东邻高丽,西界奚国,而南至营州。其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其一曰伹皆利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实活部,四曰纳尾部,五曰频没部,六曰内会鸡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枿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新五代史77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

    释:在条史料中的“黄龙”应该是渤海国的黄龙府,其地点在今天的辽宁省开原附近。

    44.“述律为人多智而忍。阿保机死,悉召从行大将等妻,谓曰:我今为寡妇矣,汝等岂宜有夫。乃杀其大将百余人,曰:可往从先帝。左右有过者,多送木叶山,杀于阿保机墓队中,曰:为我见先帝于地下。大将赵思温,本中国人也,以材勇为阿保机所宠,述律后以事怒之,使送木叶山,思温辞不肯行。述律曰尔,先帝亲信,安得不往见之?思温对曰:亲莫如后,后何不行?述律曰:我本欲从先帝于地下,以子幼,国中多故,未能也。然可断吾一臂以送之。左右切谏之,乃断其一腕,而释思温不杀。初,德光之击晋也,述律常非之,曰:吾国用一汉人为主可乎?德光曰:不可也。述律曰:然则汝得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德光死,载其尸归,述律不哭而抚其尸曰:待我国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已而兀欲囚之,后死于木叶山。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四夷附录第二》

    释:木叶山不仅是辽代契丹人的祖山、圣山,它还是契丹贵族权利倾轧中失败一方服罪赴死的安魂之地,基于这一点木叶山在辽、金时期就不断的反复遭到破坏与毁弃。

    45.“又高丽信州永宁人康戬,字休祐,父允,三世为兵部侍郎。戬少好学,时纥升与契丹交兵,戬从允战木叶山下,连中二矢,神色不变。后陷契丹,遁居墨斗岭,又至黄龙府,间道得归高丽,时允犹在。开宝中,允遣戬随宾贡肄业国学。《宋史》卷四百八十七《列传第二百四十六·外国三·高丽》

    释:木叶山地处与当时高丽相接壤的地方,距离黄龙府(开原)很近。

    46.“夏四月戊寅,北追剌葛。己卯,次弭里,问诸弟面木叶山射鬼箭厌禳,乃执叛人解里向彼,亦以其法厌之。至达里淀,选轻骑追及培只河,尽获其党辎重、生口。先遣室韦及吐浑酋长拨剌、迪里姑等五人分兵伏其前路,命北宰相迪里古为先锋进击之。剌葛率兵逆战,迪里古以轻兵薄之。其弟遏古只临阵,射数十人毙,众莫敢前。相拒至晡,众乃溃。追至柴河,遂自焚其车乘庐帐而去。前遇拨剌、迪里姑等伏发,合击,遂大败之。剌葛奔溃,遗其所夺神帐於路,上见而拜奠之。所获生口尽纵归本土。其党库古只、磨朵皆面缚请罪。师次札堵河,大雨暴涨。
  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辇率骁骑先渡。甲寅,奏擒剌葛、涅里衮阿钵於榆河,前北宰相萧实鲁、寅底石自刭不殊。遂以黑白羊祭天地。

   释:在条史料留下了这次追击的线路图和参与的部族北追剌葛-次弭里-木叶山-达里淀-培只河柴河-师次札堵-榆河室韦吐浑酋长拨剌、迪里姑伏其前路

47.“凿金河水,取乌山石,辇致潢河、木叶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癸亥,大食国来贡。甲子,诏砻辟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纪其功。《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

    释:金河水,(金栗河与涞流河,都是绕辽上京城的人工凿引潢水而形成的人工运河。金史《地理志》临潢府条可见“金粟河”)潢河、木叶山在同一地望之上。

    48.“九月庚午,如南京。戊寅,祠木叶山。己卯,行再生礼。癸巳,至南京。

      释:木叶山-南京(辽阳)只有12天的程。

    夏四月乙亥,幸木叶山。癸巳,东京路奏狼食人。《辽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耶律德光上》

    49.“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

释:木叶山距离鹤谷很近,只有1天路程。木叶山脚下有鹤谷。
    50.“夏四月,幸东京,致奠于让国皇帝及世宗庙。《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东京辽阳有让国皇帝及世宗庙
    51.十一月丁亥朔,司天奏日当食不亏。戊戌,吐谷浑叛入太原者四百馀户,索而还之。癸卯,祠木叶山。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辽史》第九卷《本纪第九·景宗下》

    释:木叶山距离上京临潢府只有1天的路程,祠木叶山。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是在祠木叶山”回到上京之后办理的事情。

    52.“辛未,次永州,祭王子药师奴墓。乙亥,诏近臣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度以後汉太后临朝故事草定上之。丙子,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戊寅,幸木叶山。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奏,近遣拽剌跋剌哥谕项诸部,来者甚众,下诏褒美。《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耶律隆绪一》

    释:这条史料非常重要,它证明永州-上京-木叶山在同一地望上。以上的活动是在7天之内完成的。

    53.八月丙辰,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戊午,休哥与排亚、袅里曷捉生,将至易州,遇宋兵,杀其指挥使而还。庚申,幸黎园温汤。癸亥,以将伐宋,遣使祭木叶山。《辽史》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圣宗三》

54.“开泰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宋遣赵湘、符成翰来贺。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甲申,驻跸王子院。丙戌,望祠木叶山。丁亥,女直太保蒲拈等来朝戊子,猎于买曷鲁林。庚寅,祠木叶山。辛卯,曷苏馆大王曷里喜来朝。

释:甲申,驻跸王子院-庚寅,祠木叶山王子院距离木叶山最少有6天的陆路路程《辽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圣宗六》

55.“秋七月戊申,驻跸中会川。冬十月甲子,望祀木叶山。     

 辽史》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兴宗二》

    释:木叶山与中会川很近,在中会川可以“望祀木叶山”。

    56.“秋七月辛卯,幸庆州。自是月至于九月,日射猎于楚不沟霞列、系轮、石塔诸山。
  冬十月辛亥,幸中京谒祖庙。丙辰,定公主行妇礼於舅姑仪。庚午,铁骊仙门来朝,以始入贡,加右监门卫大将军。
  十一月戊寅,祠木叶山。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壬辰,禁漏泄宫中事。《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

    释:“己丑,幸中京”,应该是“东京”。辽中京是统和二十五年辽圣宗兴建并命名为中京的。辽兴宗去的应该是辽的东京辽阳府。故而木叶山距离辽东京辽阳府陆路行程为11天的路程。
    57.“十一月癸酉,行再生及柴册礼,宴群臣於八方陂。庚辰,御清风殿受大册礼。大赦。以吴王仁先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徙封隋王。壬午,谒太祖及诸帝宫。丙戌,祠木叶山。禁造玉器。《辽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道宗耶律洪基一》

    释:在上京临潢府内有太祖及诸帝宫。上京距离木叶山很近。

    58.“秋七月丙辰,如秋山。癸亥,谒庆陵九月庚戌,幸东京,谒二仪、五鸾殿。癸亥,祠木叶山。《辽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道宗三》

     释:秋山距离庆陵很近最多7天路程 二仪殿在祖州五鸾殿在上京。从东京(辽阳)回上京经过祖州-上京。即东京-祖州-上京-木叶山12天行程范围之内。

59.“闰九月壬寅,祠木叶山。己酉,驻跸藕丝淀。《辽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道宗四》

     释:木叶山距离跸藕丝淀最多在6天的陆路行程之内

    60.“十一月庚子,如藕丝淀。甲子,望祀木叶山。《辽史》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道宗五》

    释:藕丝淀可以望祀木叶山,二者距离很近

61.“九月甲寅,祠木叶山。丙辰,诏西京炮人、弩人教西北路汉军。
  冬十月甲子,驻藕丝淀《辽史》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道宗六》

释:木叶山距离藕丝淀很近。

62.“十一月乙未,以谢家奴为南院大王,马奴为奚六部大王。丙申,行柴册礼。戊戌,大赦。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越国王淳进封魏国王,封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谒太祖庙。甲辰,祠木叶山。《辽史》第二十七卷《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

释:太祖庙在祖州,距离木叶山很近5天

  63.“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後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辽史》卷三十二《志第二·营卫志中·行营》

    释:奇首可汗故壤”这个城市,潢河是南北流向,土河是东西流向。   

    64.“凡举兵,帝率蕃汉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告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乃诏诸道徵兵。《辽史》卷三十四《志第四·兵卫志上》

释:木叶山是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告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日神的地方。

    65.“永州,永昌军,观察。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於此置南楼。乾亨三年,置州于皇子韩八墓侧。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之冬捺钵。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於诸部。又有高淀山、柳林淀,亦曰白马淀。隶彰愍宫。统县三:
  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太祖平渤海,迁其民於此。户四千五百。
  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於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元年,废州,改今县。在州西北一百里。又尝改富义县,属泰州。始末不可具考,今两存之。户一千五百。
  慈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慈州坟西。重熙元年,州废,改今县。户四百。《辽史》卷三十七《志第七·地理志一》

    释:木叶山距离永州很近,永州是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形成辽河的地方。在木叶山的西北,永州与泰州接壤。木叶山下是白马淀。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冬捺钵的地方,永州与上京临潢府地域接壤,永州长宁县金史中曾经划归临潢府。木叶山上建有南楼,木叶山下有“兴王寺”另据金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记载己亥,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却之。证明,上京有庆元寺。木叶山上有契丹祖庙,有白衣观音庙。

    66.“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後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属中京。统县一:沃野县。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武安州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武安州。初刺史,後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辽史》卷三十九《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

释:应该是袅罗水个没里水武安州-是否就是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的那个“波罗城”?

    67.“吉仪祭山仪: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乡;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二树,以为神门。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於拜山仪过树之後,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後拜神,非胡剌可汗之故也。兴宗先有事于菩萨堂及木叶山辽河神,然後行拜山仪,冠服、节文多所变更,後因以为常。神主树木,悬牲告办,班位奠祝,致嘏饮福,往往暗合于礼。天理人情,放诸四海而准,信矣夫。兴宗更制,不能正以经术,无以大过於昔,故不载。《辽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

    :木叶山是祭祀辽河神的地方,木叶山脚下就是辽河起源的地方。同时也是家庙,还是祭祀土、地、树木神的地方。

    68.“贺祥瑞仪......乾统六年,木叶山瑞云见,始行此仪。”   《辽史》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礼志六·嘉仪下》

释:辽代贺祥瑞仪也在木叶山举行。 

    69.五院部民偶遗火,延及木叶山兆域,亦当死,杖而释之,因着为法。

六年

 

 

 

 

 

 

 

 

猎于木叶山。

《辽史》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卷六十八《表第六·游幸表》

    释:木叶山周边环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70.是日,若有见后于木叶山阴者,乘青盖车,卫从甚严。追尊仁德后皇。与钦哀并 庆陵。《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仁德后皇》

    释:木叶山是辽代皇帝、后妃灵魂归葬之地。

    71.“辽有四楼:在上京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岁时游猎,常在四楼间”。《辽史》卷一百一十六《国语解》

    释:木叶山曰南楼;

    72.“广宁中屯卫 元锦州,属大宁路。 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 东有木叶山。西有东、西红螺山……又东有大凌河、小凌河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东有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右卫,二十八年四月废。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右千户所於此,辖凌河驿至十三山驿。又城南有盐场二,铁场一。又西有铁场。 东南距都司六百里。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

    释:明确了广宁中屯卫辖区的周边四至,也说明最起码在明代,木叶山的地理位置记述还很明确,归“广宁中屯卫、元锦州,属大宁路。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 东有木叶山这时的木叶山在广宁中屯卫 辖区的最东境。而广宁中屯卫的东境至辽河,据此木叶山在辽河岸边。

    73.明代军事地图《开原图说》记述临潢府,木叶山(金山)的具体位置就在辽河岸边,今天的吉林省双辽市城北。《开原图说》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 

    74长白山第十九 长白山……五解 木叶山,石磴盘桓。华表山,鹤影蹁跹。《清史稿》卷一百《志七十五·乐七

    释:这是清史中有关木叶山的记载:它是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长白山第十九 长白山系列的山;其中有,五解 木叶山,石磴盘桓。这说明至少在清代木叶山还保存着辽代天梯山石磴盘桓”的特征。

    75克什克腾部一旗: 札萨克驻吉拉巴斯峰,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七十里。南距京师八百十里。辽,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当潢河之源……黄山蒙名巴颜洪戈尔、木叶山蒙名几几恩都尔

释:这条史料出自张穆《蒙古游牧记》谬误很多克什克腾部一旗,在辽代,不是上京道辖地。木叶山蒙名也不是几几恩都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