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

标签:
转载 |
附件:木叶山通考全部相关史料
1 .“契丹永康王乌裕囚祖母舒噜氏(述律氏)于木叶山。”
《旧五代史》卷一百《高祖纪》下 。
释:这是正史中最早记录木叶山的典籍文献。
2.“夏四月丁卯,世宗妃啜里及蒲哥厌魅,赐死。己卯,祠木叶山,行再生礼。丙戌,至自东幸。戊子,萧神睹伏诛 。”
《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3.“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二年春正月丁未,如潢河。”《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 木叶山距离鶴谷很近,木叶山下面就是“鹤谷”。
《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怀陵距藕丝淀只有2天路程。
释:藕丝淀距乾陵4天路程
释:祖州太祖庙距离木叶山5天路程。
7.“闰月辛亥,谒怀陵。己未,谒祖陵。壬戌,皇太叔和鲁斡薨。”《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10.“夏四月丙戌朔,幸东京。以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侍中,为东京留守。庚寅,谒太祖庙。癸巳,诏赐物命妇寡居者。丙申,南幸。辛丑,谒三陵。”《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释:太祖庙在三陵以北。
“以东京所进物分赐陵寝官吏。复诏赐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剑,不用命者得专杀。壬寅,致享于凝神殿。(凝神殿在显州)癸卯,谒乾陵。乙巳,遣人以酒脯祭平章耶律河阳墓。庚戌,幸夫人乌骨里第,谒太祖御容。”《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13.“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振之。乙卯,谒永兴、长宁、敦睦三宫。丙辰,南京留守奏,秋霖害稼,请权停关征,以通山西易,从之。庚申,谒宣简皇帝庙。辛酉,幸祖州,谒祖陵。壬戌,还上京。"(这条说明:祖州祖陵与永兴、长宁、敦睦三宫的距离是在6天路陆行程范围之内))"辛未,有司请以帝生日为千龄节,从之。皇太后言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宜录其子孙;遂命其子泮泱为林牙。丙子,如老翁川。”《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释:上京至老翁川4天路程。
“五月壬子,还上京。癸酉,以国舅萧道宁同平章事、知渖州军州事。《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一》
21.“五月甲子,祭白马神。丁卯,祠木叶山,告来岁南伐。庚辰,铁骊来贡。乙酉,还上京。妇人年九十者赐物”《辽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圣宗五》
释:瓜埚距太祖庙1天行程,太祖庙距太祖行宫1天行程,太祖行宫到祖州“天成军”、祖陵1天行程。
释:凉陉距太祖庙很近,人皇王第距太祖庙5天距离。
释:行再生礼在上京举行或是木叶山举行,然后去南京,上京或木叶山-南京至多12-13天路程。即50唐里×12天=600唐里×0.45公里=260公里。这时期的南京是现今的辽阳,由于在上京南面故称为南京,太宗“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辽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耶律德光上》
25.“六月甲午,祠木叶山及潢河。”《辽史》卷六《本纪第六 ·穆宗耶律璟上
》
释:木叶山与潢河在一起,可以同一天祭祀)
26.“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二年春正月丁未,如潢河。”《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柴册礼在木叶山举行,完毕后驻跸鹤谷,证明鹤谷就在木叶山脚下。
27.“十一月丁亥朔……癸卯,祠木叶山。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辽史》卷九《本纪第九·景宗下》
释:癸卯,祠木叶山。此后:“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这些政务如在上京处理,说明木叶山距离上京很近。
28.“ 五月乙卯,祠木叶山。丁丑,驻跸沿柳湖。”《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耶律隆绪一》
31.“ 开泰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宋遣赵湘、符成翰来贺。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甲申,驻跸王子院。丙戌,望祠木叶山。丁亥,女直太保蒲拈等来朝戊子,猎于买曷鲁林。庚寅,祠木叶山。辛卯,曷苏馆大王曷里喜来朝。
二月壬子,驻跸瑞鹿原。”《辽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圣宗六十》
32.“一月戊寅,祠木叶山。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壬辰,禁漏泄宫中事。”《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
释:木叶山距离中京11天路程,50唐里×11天=550唐里×0.45公里=250-270公里。
33.“十一月癸酉,行再生及柴册礼,宴群臣於八方陂。庚辰,御清风殿受大册礼。大赦。以吴王仁先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徙封隋王。壬午,谒太祖及诸帝宫。丙戌,祠木叶山。禁造玉器。”《辽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道宗耶律洪基一》
34.“九月庚戌,幸东京,谒二仪、五鸾殿。癸亥,祠木叶山。冬十月丁卯,驻跸藕丝淀。……十二月辛巳,改明年为大康,大赦。”《辽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道宗三》
释:东京与木叶山12-13天路程。
35.“闰九月壬寅,祠木叶山。己酉,驻跸藕丝淀”
释:木叶山与藕丝淀距离5天行程。
37.“冬十月丁丑,猎辽水之滨。己卯,驻跸藕丝淀。”《辽史》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道宗五》
释:跸藕丝淀距离辽水之滨很近,丁丑,己卯,1天行程。
38.“十一月乙未,以谢家奴为南院大王,马奴为奚六部大王。丙申,行柴册礼。戊戌,大赦。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越国王淳进封魏国王,封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谒太祖庙。甲辰,祠木叶山。”《辽史》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
释:36谒太祖庙。41祠木叶山。二者之间的行程是4-5天路程。距离在200公里之内。
40.“明年正月,葬安巴坚于木叶山,伪谥曰‘大圣皇帝’。安巴坚凡三子,长曰人皇王托云,即东丹王也;次曰元帅太子,即德光也;幼曰阿敦少君。德光本名耀库济,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唐天成初,安巴坚死,其母令德光权主牙帐,令少子阿敦少君往渤海国代托云。托云将立,而德光素为部族所伏,又其母亦常钟爱,故因而立之。明宗时,德光遣使摩琳等三十余人来修好,又遣使为父求碑石,明宗许之,赐与甚厚,并赐其母璎珞锦彩。自是山北安静,蕃汉不相侵扰。”《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
41.“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其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史载之详矣。”
42.“契丹比他夷狄尤顽傲,父母死,以不哭为勇,载其尸深山,置大木上,后三岁往取其骨焚之,酹而呪曰:‘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其风俗与奚、靺鞨颇同。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嫁,置官号。乃僭称皇帝,自号天皇王。以其所居横帐地名为姓,曰世里。世里,译者谓之耶律。名年曰天赞。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契丹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东向。”《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
“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辇率骁骑先渡。甲寅,奏擒剌葛、涅里衮阿钵於榆河,前北宰相萧实鲁、寅底石自刭不殊。遂以黑白羊祭天地。”
47.“凿金河水,取乌山石,辇致潢河、木叶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癸亥,大食国来贡。甲子,诏砻辟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纪其功。”《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
49.“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
释:木叶山距离鹤谷很近,只有1天路程。木叶山脚下有鹤谷。
50.“夏四月,幸东京,致奠于让国皇帝及世宗庙。”《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上》
释:东京辽阳有让国皇帝及世宗庙。
54.“开泰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宋遣赵湘、符成翰来贺。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甲申,驻跸王子院。丙戌,望祠木叶山。丁亥,女直太保蒲拈等来朝戊子,猎于买曷鲁林。庚寅,祠木叶山。辛卯,曷苏馆大王曷里喜来朝。”
释:甲申,驻跸王子院-庚寅,祠木叶山,王子院距离木叶山最少有6天的陆路路程。《辽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圣宗六》
55.“秋七月戊申,驻跸中会川。冬十月甲子,望祀木叶山。”
“冬十月辛亥,幸中京谒祖庙。丙辰,定公主行妇礼於舅姑仪。庚午,铁骊仙门来朝,以始入贡,加右监门卫大将军。
“十一月戊寅,祠木叶山。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壬辰,禁漏泄宫中事。”《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
59.“闰九月壬寅,祠木叶山。己酉,驻跸藕丝淀。”《辽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道宗四》
61.“九月甲寅,祠木叶山。丙辰,诏西京炮人、弩人教西北路汉军。
“冬十月甲子,驻藕丝淀”《辽史》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道宗六》
释:木叶山距离藕丝淀很近。
62.“十一月乙未,以谢家奴为南院大王,马奴为奚六部大王。丙申,行柴册礼。戊戌,大赦。以和鲁斡为义和仁圣皇太叔,越国王淳进封魏国王,封皇子敖卢斡为晋王,习泥烈为饶乐郡王。己亥,谒太祖庙。甲辰,祠木叶山。”《辽史》第二十七卷《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
释:太祖庙在祖州,距离木叶山很近,5天路程
释:木叶山是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告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日神的地方。
“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太祖平渤海,迁其民於此。户四千五百。
“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於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元年,废州,改今县。在州西北一百里。又尝改富义县,属泰州。始末不可具考,今两存之。户一千五百。
“慈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慈州坟西。重熙元年,州废,改今县。户四百。”《辽史》卷三十七《志第七·地理志一》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武安州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武安州。初刺史,後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辽史》卷三十九《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
释:应该是:袅罗水个没里水,武安州-是否就是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的那个“波罗城”?。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於拜山仪过树之後,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後拜神,非胡剌可汗之故也。兴宗先有事于菩萨堂及木叶山辽河神,然後行拜山仪,冠服、节文多所变更,後因以为常。神主树木,悬牲告办,班位奠祝,致嘏饮福,往往暗合于礼。天理人情,放诸四海而准,信矣夫。兴宗更制,不能正以经术,无以大过於昔,故不载。”《辽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
释:辽代贺祥瑞仪也在木叶山举行。
六年 |
|
|
|
|
|
|
|
|
猎于木叶山。 |
《辽史》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卷六十八《表第六·游幸表》
70. “是日,若有见后于木叶山阴者,乘青盖车,卫从甚严。追尊仁德后皇。与钦哀并 庆陵。”《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仁德后皇》
释:木叶山是辽代皇帝、后妃灵魂归葬之地。
71.“ 辽有四楼:在上京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岁时游猎,常在四楼间”。《辽史》卷一百一十六《国语解》
释:木叶山曰南楼;
73. 明代军事地图《开原图说》记述:临潢府,木叶山(金山)的具体位置就在辽河岸边,今天的吉林省双辽市城北。《开原图说》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74 、“长白山第十九
长白山……五解 木叶山,石磴盘桓。华表山,鹤影蹁跹。”《清史稿》卷一百《志七十五·乐七》
释: 这是清史中有关木叶山的记载:它是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长白山第十九
长白山系列的山;其中有,五解 ;木叶山,石磴盘桓。这说明至少在清代木叶山还保存着辽代天梯山“石磴盘桓”的特征。
75 、“克什克腾部一旗:
札萨克驻吉拉巴斯峰,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七十里。南距京师八百十里。辽,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当潢河之源……黄山蒙名巴颜洪戈尔、木叶山蒙名几几恩都尔。”
释:这条史料出自张穆《蒙古游牧记》,谬误很多。克什克腾部一旗,在辽代,不是上京道辖地。木叶山蒙名也不是“几几恩都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