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2017-08-22 16:00:35)
标签:

宋宫

六尚局

宋定窑

白瓷

辽白瓷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谈起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宋宫“六尚”为虚化,何来尚款宋定瓷? <wbr> <wbr>从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的北宋•定窑“尚药局”款

    2017715日,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首日,中国历代瓷器专场,图录号为1456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以550万元的落槌价、632.5万元的成交价拍出。一个巴掌大的白瓷盒意拍出如此高的天价,真让收藏界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瓷友无比兴奋。因为在他们手中“尚药局”、“尚食局”、“官”、“新官”款白瓷器并没绝迹,尽管凤毛麟角般地珍稀,但总数至少有几十件。然而让他们不解的是,与这几年拍卖成交的“尚药局”、“尚食局”、“官”、“新官”款白瓷器,从胎到釉,从工艺到色度,从纹饰到文字都一模一样、丝毫不差的白瓷器,只因在北方地区出现,就被某些拍卖公司“专家”贬为市价不高的“辽白瓷”拒之门外。

难道只有拍卖公司的“尚款官款”的白瓷器,才是“北宋定窑”?北方收藏界的“尚款官款”的白瓷器,就只能是低档的“辽白瓷”?他们这个结论,不知有何证据?是否经过哪位专家考证?笔者查遍网上网下史料,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未见一条直接证据敢于和能够支持这些拍卖公司拍出的“尚款官款”的白瓷器是“宋定窑白瓷”。反之,却搜集到史料和实物均为肯定这些拍卖公司拍出的“尚款官款”的白瓷器不是“宋定窑白瓷”,而是“辽定窑白瓷”的直接证据。为了澄请“辽宋定窑‘尚款官款’白瓷归属之迷雾”,有必要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拨乱反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一、《宋史》、《辽史》均证明宋徽宗崇宁年(1102-1106年)之前,北宋王朝143年间并不存在名符其实的“六尚(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殿中省设“六尚局”是唐五代各王朝所设,辽沿置。设殿中司辖“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辽史·百官志三》。而晚辽59年成立的宋朝却未沿唐制。从建国至崇宁二年,143年中仅保留了殿中省的空名,作为有关人员支取俸禄标准的参考。

“宋制,殿中省判省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旧有六尚之局名,别而事存。尚食归御厨,尚药归医官院,尚衣归尚衣库,尚舍归仪銮司,尚乘归骐骥院,内鞍辔库、尚辇归辇院,皆不领于本省。”所掌唯郊祀,元日、冬至天子御殿,及禘祫后庙、神主赴太庙,供其伞扇;监视秘书监而已。元丰改制,拟复唐殿中省六局之旧,未行。

崇宁二年(1103年),权太府卿林颜因,乃乞复殿中省六尚,以严奉至尊。于是徽宗乃出先朝所度《殿中省图》,命三省行之,而其法皆左正言姚佑所裁定。三年(1104年),蔡京上修成《殿中省六尚局供奉库务敕令格式》、《看详》,凡六十卷,仍冠以"崇宁"为名。政和元年(1110年),殿中省尚伸上编定《六尚供奉式》。靖康元年(1126年)诏:六尚局既罢,格内岁贡品物万数,尚为民害,非祖宗旧制,其并除之。”《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一》

从以上史料可知自崇宁二年至政和元年的七年中,恢复殿中省六尚的计划实施方案始得以敲定。但不久(日期不明,估计在政和年间)六尚局被罢黜,仅殿中省供奉格式仍在实行,直至靖康元年(1126年)废除。史料证明,北宋从建国的960年至崇宁二年(1103年)的143年间肯定不会有“尚款”的瓷器问世。崇宁二年至政和元年筹备重建殿中省六尚局的七年中应该也不会有“尚款”的瓷器问世。因为直到政和元年(1110年)《六尚供奉式》(六

尚局原料、器皿、工具供应办法细则)才始得编成。政和二年至六尚局被罢除之年(史上失

载但估计不会晚于重和),能制造“尚款”瓷器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十年左右。

徽宗朝是中国历史上汉文化最发达时期,徽宗本人既是大书法家,又是大画家,更是顶尖的艺术品鉴赏家。他对皇家御用贡瓷的艺术要求达到极致甚至挑剔程度,他怎么会容忍“童稚体尚款(不楷不隶,七扭八歪形如爪挠之丑书)”白瓷(此时青瓷为时尚主流,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都是单色釉青瓷)进入宋宫御用贡瓷行列?

综合以上对史料的介析,可以得出有宋一代不会也肯定沒有烧造过“童稚体尚款(不楷不隶,七扭八歪,形如爪挠之丑书)”白瓷器。质疑笔者此观点者,可到徽宗朝所有有款的御用贡瓷(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中去寻找,如发现一件“童稚体尚款”的瓷器都算笔者论点错误。(见图4、辽宋官字款书体对比1-6、。)

二、以存世的辽白瓷“官款尚款”器皿和所谓的宋定窑“官款尚款”白瓷器皿,一对一地进行胎、釉、工艺、纹饰、文字,时代特征,民俗风格,老化程度的认真细致比对,只要不是心智不全或别有用心者,都会真切感知它们血脉相同、气息一致、风格相通,特征统一,是真正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如能进行科学检测,结果更能证明笔者所言非虚。(见图1、拍卖公司所拍所谓宋定窑“尚药局”“尚食局”款放大1-5。图2、辽白瓷尚食局款放大1-5。)

三、可以把宋徽宗一朝的所有“官款尚款”瓷器,一一罗列,看看可有“童稚体尚款官款”?你会发现宋瓷题款都是端庄整肃的楷书、隶书、篆书,无一例“童稚体,不楷不隶,七扭八歪,形如爪挠之丑书”。(见图3、徽宗朝尚食局款瓷器疷款放大1-6。)

史料和实物的“二元证据”无可辩驳地证明:宋代根本不存在“官款尚款”定窑白瓷器;凡“官款尚款”定窑白瓷器,都是辽代官窑生产的定窑系精白瓷;宋代所谓定窑白瓷一部分应为各种渠道流入宋境的辽代官窑定窑系精白瓷,一部分为湖田窑、鲁山窑、介休窑等仿定窑系白瓷,因为进入宋朝原定窑已经式微(五代时定窑的设备工具技术工匠已全部被掠往契丹),加之青瓷异军突起,白瓷的地位已一落千丈。宋代贡瓷已多数转为青瓷,故很少见到符合宋代正规书体要求的定窑系白瓷器。

事实已经明了,定窑白瓷辉煌在辽代,“尚款官款”只属辽代官窑与宋无干。可为什么这些“童稚体尚款官款”辽白瓷,至今还被专家和拍卖公司误认为是宋定窑贡瓷呢?原因就在我国第一代文物专家多为古玩商人和收藏家,历史不是他们专业,对辽宋经济更是大多靠道听途说。所以对文物断代,只能一靠师傅口传心授,二靠手眼实钱,局限性显而易见。解放后他们著书立说登上讲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培养了一批不如一批的徒子徒孙,占据了文物各部门,依凭他们独占的话语权,把他们错误的论点播撒到全国。毒害了一代又一代文物爱好者,至今未见改变。这就是这些“童稚体尚款官款”辽白瓷,至今还被专家和拍卖公司误认为是宋定窑贡瓷的重要原因。

专家不会断代,是文物收藏界的乱象症结之一,不仅瓷器如此,其它如青铜器、金银器、钱币、符牌各领域更是如此。胡说八道者多,能准确断代者少,能讲出正确断代依据者更少。产生这么多畸形奇葩状况,除教育遗毒外,学界长期读史不求甚解,唯上唯书人云亦云也是原因之一。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长期努力,中国人的惰性举世罕见,改变一种错误观点在中国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比如笔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勿庸置疑的“只有流通钱才会有八等级钱制”铁论,驳斥指契丹文钱“天朝万岁”是厌胜钱的荒谬结论。二十多年来,虽然得众多泉友的认同,但时至今天仍有部分人抱着契丹文钱“天朝万岁”是厌胜钱的错误论点不放,足证笔者所言不虚。

笔者预言,今天所提“定窑白瓷辉煌在辽代,“尚款官款”只属辽代官窑与宋无干”的论点,被瓷界接受至少需要三十年。但早晚会被接受,因为这是历史事实。笔者有信心,相信朋友们也有信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泉痴山人2017.8.22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