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初期汉文、波斯文、八思巴文“行尚书省陕西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信’牌”初考

标签:
元代八思巴文虎头乘驿铜符牌 |
分类: 蒙古八思巴文文物研究 |
元代初期汉文、波斯文、八思巴文“行尚书省陕西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信’牌”初考


这是一面不见经传,图录失载的元代初期汉文、波斯文、八思巴文“行尚书省陕西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信’牌“。青铜材质铸造,文字纹饰手工雕刻后鎏金。该牌通高121毫米,径91毫米,云头宽58毫米,厚8毫米,重314克。符牌上部为弧齿叶端形趺座牌头,座顶有供系绳佩带的铆接椭圆形活环(原环铆钉丢失,原收藏者以三角形红铜丝环代替)。符牌的两面纹饰相同,趺座中间铸有一伏虎,虎面正向,尖锐的两前爪前伏,毛发乍起,细密流畅,工艺精细,其神态异常狰狞,虎身隐而不现,威武而含蓄。牌子正面阳镌汉字四行波斯文一行。汉字为“行尚书省陕西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十六个字;波斯文为“信牌”二字(见图1、)。牌背阳镌五行十六个八思巴字(见图2、),经邵华伟先生翻译,笔者整理,确定汉译文为:
“Xing行 shang尚 shu书 sheng省 shan陕 xi西 feng凤 xiang翔 xuan宣 wei慰si使 hi司 du都 yuan元 shuai帅 fu府”(见图3、)。
此八思巴文作了保密措施,它不是按照八思巴文行文规则“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序读”。而是从左第二行“行尚书”起头,反接左第一行“省陝”,再跳接中间一行(即左起第三行)“西凤翔宣慰使”,再跳接第五行(即右起第一行)“司都”,贵后结束在第四行(即右起第二行)“元帅府”,组成一篇真正的“密文”。如果你不知道此牌的密钥是面背汉蒙文对译,只盯着八思巴文翻译,既使你是八思巴文专家,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译出正确译文。
译文使我们知道了这面铜牌是通过驿路传递政府间信息的“信牌(即后来所谓的‘乘驿牌’)”,那它是谁铸行的?牌上的“行尚书省陕西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个什么机构?这枚信牌是它铸行的吗?元代陝西凤翔府,即当今的陝西省凤翔县。元太宗三年(1231年),风翔被蒙古军攻占,自此进入蒙古国版图。1271年元朝建立后,凤翔属陝西行省(行尚书省、行中书省屡改屡置)1272年立凤翔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后改为总管府,再更为散府,安西王府成立后撤销。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此牌应是1272年在凤翔城设立陝西行尚书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后试铸的信牌呈样牌。因此时原蒙古帝国以回鹘式蒙古文铭刻的各式符牌被下令收缴更换八思巴文国字新符牌。各地可能都判作了数种试样牌供中书省挑选。此牌应是陝西行尚书省呈送的样牌之一。从牌面文字的生涩锋锐,无使用痕迹来看,此牌并没有开铸。但此牌的牌式虎头纹饰仍被朝廷统一颁发铭刻八思巴文显帝圣旨的乘驿圆牌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