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大字大安七年祇候帐郝哥刻款青铜手镯探秘

标签:
辽契丹契丹大字青铜镯郝哥刻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去年一位好友发来一组郂有契丹大字类似青铜手镯东西的照片(见图1、),要求我译释并考证。该物品,内径70毫米,外径75毫米,镯粗5毫米。开始我以为是盔甲、披风类服装上的莲接环,后一问尺寸,作连接环似乎有点大。而作别的饰件,如,马具、车具。具体部件也想不出合适的东西。况且装具环扣,从未见有铭刻铭文和款识的。所从,对这一郂有契丹大字类似青铜环扣东西的用途始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上个月准备为《辽契丹大字面“驻南京横帐秦王府”背观音菩萨坐像金佛牌》进行译释时,发现观音菩萨手腕上戴的手镯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青铜环是契丹男性虔诚佛教徒礼佛时,表示崇佛虔诚心意的礼器。
手镯,亦称“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其材质除了金、银、玉之外,尚有用竹、木制成者。但青铜质手镯尚属首见。手镯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的象征。此外,人们还认为戴手镯 可以避邪或碰上好运气。
佛教偶像自诞生,就佩戴“臂钏”、“手镯”。因为它借鉴的印度原始教派都有佩戴“璎珞”、“臂钏”、“手镯”类饰物的习惯。佛经视手镯的环形为宇宙中心的形态,一切物质都被它吸引。同样,佛陀的“手镯”,也可以用来吸取世间纯洁、干净的精神力量,净化人的灵魂,使人成佛。因此,“手镯”成为早期佛教徒,无论男女都要佩戴的礼佛器物。
大
安
七
年
“大安七年”,为辽契丹国第八任皇帝耶律洪基所建的第四个年号的第七年(1091年)。这一年辽道宗59岁。辽道宗时期是辽契丹第三经济发展高峰期,也是辽契丹国迈向衰败的转折期。内乱、灾荒、佞佛、腐败把个契丹几百年积建的千秋大厦蛀蚀得千疮百孔。在烈火烹油似的繁华背后,已听得大厦将倾前梁柱嘎吱吱的呻吟声。
从仅有的情况,可知青铜镯的主人是个普通的祗候人,即奴仆。署名之所以用小名“郝哥”,而不用大名,可能是政策规定。犯人不许用姓名而只能用小名或代名。就象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在看守所不能称姓名,只能称代号“3270”一样。他用低贱的青铜镯作礼佛的礼器实出于无奈,一是没钱买金打银,二是他奴仆的身份,有钱也不允许他穿金戴银。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只能戴青铜镯。这只契丹大字青铜镯的发现,对研究契丹斡鲁朵奴仆制度是供了真实可靠的证据,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