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5,981
  • 关注人气:1,3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契丹锤锻手雕秋捺钵双虎镂雕金钱赏析

(2017-03-25 18:29:19)
标签:

辽代

锤锻

手雕

双虎

金钱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辽契丹锤锻手雕秋捺钵双虎镂雕金钱赏析辽契丹锤锻手雕秋捺钵双虎镂雕金钱赏析


辽契丹锤锻手雕秋捺钵双虎镂雕金钱赏析

这是辽契丹锤锻手雕金钱中少见的一种没有铭刻任何文字纯图案金钱(见图),它应是契丹皇帝捺钵期间,馈赠外国使节和赏赐臣民的专用赏赐钱。该钱径67毫米,穿径4毫米,厚3毫米,重120.3克。合质金锤锻成坯,然后手雕而成。经权威检测。该钱币材含金81.0055%,含银18.06%,其它铜铁。符合辽代合质金成分含量标准。

该钱在镂雕花卉基础上双面浅浮雕上下背对的两只斑斓猛虎。面背四只一摸一样,连惊愕神情,张嘴目视前方,前腿后蹬,似乎见到了什么令其胆战心惊的神异事物的动作神态,都维妙维肖,一丝不差。可见其雕工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着实令人叹绝。一枚宫廷赏赐钱为什么会以一头受到惊吓的老虎形象示人?原来这一让猛虎感到危险的场面,与辽鼎盛时期父子两代皇帝,辽景宗、辽圣宗有关,同时记载了两位皇帝在秋捺钵时与猛虎亲密接触孔武威风的故事。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大体而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和延芳淀(在今北京东南)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境)不过三百里。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

辽景宗“威伏猛虎”,辽圣宗“连矢噎二虎”的故事,都发生在永州西北五十里的秋捺钵之时。《辽史·营卫志》在言及秋捺钵时说到了辽景宗“威伏猛虎”的故事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辽圣宗“连矢噎二虎”的故事,则记载于《契丹国志》卷七:“帝性英辨多謀神武冠。絶遊獵時,曾遇二虎方逸,帝策馬馳之,發矢連殪二虎,又曾一箭貫三鹿【時幽州試舉人以一箭貫三鹿賦題。駙馬劉三嘏獻射二虎頌。】

双虎金钱应是用于赏赐冬捺钵时,来捺钵地参加北南臣僚会议的有功大臣,及接受北宋及诸国朝贡献礼时回赠对方使节使用。《辽史·营卫志》载冬捺钵曰:“在永州东南30里的广平淀,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平坦,四望皆积沙,树木多榆柳。由于其地多沙,冬月稍暖,所以皇帝牙帐于此坐冬避寒,召开北、南臣僚会议,兼受北宋及诸国贡礼,得暇时则外出校猎习武。

    辽每年回馈各国朝贡,赏赐臣民都要耗钱几十万贯,其中大部分应为辽富有的西域各国喜爱的金银铸币和丝绸。锤锻手雕金钱应是其中高级艺术品之一,它绝不会与普通黄金制品等价。这枚无文字锤锻手雕秋捺钵双虎镂雕金钱,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实记录,两代契丹皇帝“威伏猛虎”,“连矢噎二虎”神武壮举故事的纪念币。它不著一字不但形象地证实了“捺钵”史实而且宣扬了辽代皇帝的“孔武”精神,实是契丹捺钵赏赐钱中独具匠心的皎皎者,值得深入研究。

                           泉痴山人2017.3.25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